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长春,连世界,向未来——专访国际大体联主席雷诺·艾德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在长春,连世界,向未来——专访国际大体联主席雷诺·艾德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2025-11-27 15:33

  新华社长春11月27日电(记者周万鹏、赵丹丹、王帆)冰雪筑梦、青春共舞,北国春城向世界发出诚挚邀约——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雷诺·艾德26日宣布,吉林省长春市成功申办2027年第33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

  这是继2009年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冬会后,该项冬季盛会再次落户中国,也是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后,我国迎来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国际冰雪运动会。

  为什么是长春?赛事筹备将如何推进?大冬会将为中国和世界冰雪运动带来怎样的影响?艾德在此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这些问题一一回应。他表示,第33届世界大冬会将以冰雪为媒介,搭建一座连接世界、通向未来的桥梁。

在长春,连世界,向未来——专访国际大体联主席雷诺·艾德

国际大体联主席雷诺·艾德(左)接受采访

  从1985年第一次到访中国,艾德这40年间已先后三十多次来到中国,足迹遍布北京、哈尔滨、深圳、成都等众多城市。他直言:“中国是我一生中去过次数最多的国家。”

  今年6月,艾德首次来到吉林长春,实地考察了多处滑雪场及相关体育设施。“在长春,我既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现代冰雪运动发展的蓬勃朝气,长春人民的热情好客让我倍感亲切。”

  谈及长春成功申办的“密钥”,艾德用“简单而明确”定义了这一选择。他列举了多个关键因素:长春提交的申办材料内容详实,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完善,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拥有丰富的国内外赛事组织经验,尤其在冰雪项目上积淀深厚。此外,长春高校云集,在校大学生超过60万人,为赛事志愿者招募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要素构筑了长春成功申办的根基。”他说。

  在艾德看来,长春大冬会的筹备工作将延续中国办赛的独特优势。“中国在大型国际赛事组织方面已形成自己的模式和经验。从北京奥运会到深圳、成都大运会,每一次都在此前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和突破。”

在长春,连世界,向未来——专访国际大体联主席雷诺·艾德

2023年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他透露,国际大体联将与组委会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不仅将派驻专职人员常驻长春,还将建立定期会商机制,从技术细节到接待服务,及时反馈并协同解决问题。

  “我想强调的是,在筹备过程中,国际大体联并不是要告诉当地组委会该怎么做,而是相互合作、互利共赢、彼此成就,共同为赛事的圆满成功倾注全力。”艾德说。

  当被问及冬季与夏季大运会的不同魅力时,艾德幽默地指出“温度差异”是最直观的一点,但他更强调两者在精神内核上的一致。夏季大运会规模通常更大、项目更多,而冬季大运会同样承载着促进青年成长、推动多元文化相知相融的使命,这正是大运精神跨越季节的共通之处。

  “无论冬夏,大运会的核心始终是以体育为纽带,凝聚全球青年,让他们在竞技中切磋技艺,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互鉴中深化理解,最终传递超越国界的友谊与尊重。”艾德说。

  艾德强调,国际大学生体育交流在促进全球青年团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面的交流能帮助青年运动员建立真挚友谊,增进相互理解,从而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年轻一代是未来的领袖,而体育正是他们沟通、合作与成长的重要桥梁。”

  艾德还特别指出大冬会“遗产”的多元价值:赛事场馆将持续用于公众健身、学校训练及俱乐部活动,运动员的卓越表现将激励更多人追求健康生活,志愿者的服务精神将融入城市日常,而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中国故事也将走向世界。

在长春,连世界,向未来——专访国际大体联主席雷诺·艾德

11月22日,滑雪爱好者在吉林市中旅松花湖度假区滑雪。新华社记者颜麟蕴 摄

  “体育是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你我,通向未来。”艾德说,大冬会的历史由一座座承办城市共同书写,而长春,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盛会落幕,若所有参与者都能收获满满、依依惜别,所有人都会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那便是我们最大的成功。”他说。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