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前行,中国将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启示
联合国旅游组织近日公布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申报的4个乡村入选,加上此前入选的4批共15个乡村,中国“最佳旅游乡村”达到19个。这些乡村在自然地貌、文化形态和发展路径上各具特色,呈现丰富多元的发展脉络,向世界展现出新时代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就是在这一理念提出地——浙江省湖州市公布。此次最新入选的乡村,无一不是“两山”理念的鲜活实践:浙江荻港村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桑基鱼塘系统,实现生态“零污染”;四川基卡依村紧邻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发展高原立体农业生态系统;贵州黄岗村拥有85%的森林覆盖率、2300亩梯田,守护原汁原味的自然美景;江苏东罗村水系交织,垛田如画……这些乡村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亿万人民逐绿而行,也共享绿色发展的累累硕果。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在大美中国铺展开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中国乡村立足自身情况,通过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资源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实现了“一业兴、百业旺”,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湖南十八洞村发展苗绣、民宿、特色农产品等;黄岗村以非遗整体性保护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基卡依村探索自然生态与多彩民俗相得益彰之路……乡村旅游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如今到乡村住民宿、吃美食、买特产,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新时尚。2024年中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比2020年增加近500亿元。联合国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表示,“最佳旅游乡村”为推动乡村变革注入了强劲动力,助力构建更可持续的未来。
中国各地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将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智慧融入乡村发展与保护,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与公共服务便利度,让古老村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更浓的“文化味”与更旺的“烟火气”。来到中国乡村游览的外国游客感叹:“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焕发着现代和艺术气息,让我看到中国乡村发展古今交融。”活力四射的“村晚”、唱响南北的“村歌”、舞动城乡的“广场舞”……这些源自群众、扎根生活的文化景象,展现出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中国乡村浓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乡村之美,是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和谐之美,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融合之美,更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的生活之美。“十四五”时期,中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前行,中国将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