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架设沟通桥梁 共绘合作未来
——二〇二五中韩媒体合作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王 莉 崔 琦 万 宇
10月13日,由人民日报社和韩国每经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2025中韩媒体合作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中韩两国近百名媒体代表、外交使节、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中韩合作智创未来”主题深入交流,探讨两国媒体在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推动相关领域交流合作,助力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社社长于绍良在致辞中表示,中韩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利益相融,是搬不走的邻居。媒体既是两国友好合作的记录者,更是两国人民美好未来的筑梦者。人民日报社愿同韩国媒体一道,开展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做正确认知的“塑造者”、共同利益的“守护者”、文明对话的“联络者”,携手讲好中韩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故事,讲好“活力亚太、合作共赢”的故事,为亚太地区的繁荣进步和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国每经传媒集团会长张大焕在致辞中回顾了该集团与人民日报社多年来的交流与合作,表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韩国和中国不仅是经济上的亲密伙伴,更是需要共同开拓未来的邻居。每经传媒集团将继续与人民日报社一道,开创韩中媒体合作新篇章,助力创造两国人民梦想的美好未来。
韩国前国会议长朴炳锡在致辞中表示,过去,韩中经济在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数字和能源领域的转型,这与韩国的发展战略相契合。全球市场很大,双方应该探索面向未来的合作。
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在致辞中表示,中韩互为重要近邻和合作伙伴,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现实利益深度相融。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加强友好合作始终是最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明智选择。希望中韩媒体本着相互尊重、公正客观的态度报道彼此,多关注两国交往合作的积极成果,多发掘报道双方之间的温情友好故事,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提供正能量。
在论坛上,中韩两国企业界、学术界、媒体等代表就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媒体合作等议题深入展开交流研讨。与会嘉宾表示,中韩两国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人文交流日益丰富多元。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潮流,中韩两国应携手并进,不断深化合作,着眼共同未来,开辟合作新空间。
“中国在机器人设计、研发、制造等领域有较强实力,也有许多成功案例。”韩国宏浪机器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金民教表示,“两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助力两国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中方在机器人产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我们与中国电子学会等机构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保持着密切联系。”韩国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金宰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夏天他赴华参加机器人行业交流活动,深切感受到两国在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合作的重要意义。他认为,韩中两国应坚持多边主义,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产业互利共赢。
自去年11月中国对韩国公民实施免签入境政策以来,韩国民众来华旅游热情持续升温。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来华订单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25%。不久前,韩国对中国团体游客临时性入境免签政策正式生效,中国游客赴韩国旅游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学系教授金珍镐表示,悉心维护韩中两国关系,对双边发展大局至关重要。两国媒体应秉持实事求是精神,明晰自身角色定位,以长远视野推动双边合作走深走实。
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地区战略学特聘教授朴汉真建议两国媒体搭建联合研究与交流平台,聚焦文化内容创作、技术融合与产业化实践,推动实质性项目落地,为两国关系注入稳定性和建设性。
与会嘉宾认为,两国媒体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信息互通、经验共享的平台,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前沿领域,推动民心相通与务实合作相得益彰,为共同建设“数字合作之路”、铺就“绿色合作之路”、传承“青年合作之路”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