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社评论员:共同谱写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新篇章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新华社评论员:共同谱写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新篇章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2025-10-13 09:59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题:共同谱写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新篇章

  新华社评论员

  时代的芳华,在金秋绽放。全球妇女峰会将于10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数十位来自各大洲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议会领导人、副总理和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友好人士共襄盛会。这是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之际,中国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30年前,北京见证了世界妇女追求平等的决心。30年后,各方再次聚首,共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大计,为促进全球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她力量”。

  纵览人类历史,妇女争取解放与发展的历程,如同一条穿越峡谷、奔涌向前的壮阔江河,其势不可挡,其志不可夺。从世界第一份妇女权利宣言诞生,到“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设立;从联合国成立妇女地位委员会,到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再到北京世妇会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妇女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来之不易,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联合国有关报告显示,全球尚有超过6亿妇女和女童深陷冲突战乱,20亿妇女和女童缺乏社会保障,近10%的妇女和女童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妇女事业发展成果面临流失风险。实现全球男女平等远非“已完成的任务”,更需各方加强协作、加速行动、久久为功。全球妇女峰会召开恰逢其时,必将成为国际社会促进男女平等、推动妇女事业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妇女事业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我国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全方位进步。

  时代的前行,见证着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坚实步伐:6.9亿妇女同步迈入全面小康,2024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占50.76%,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9岁……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妇女走出了一条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正确道路,也源于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国家行动和制度机制的支撑保障。新时代的恢宏画卷中,女性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中国妇女从未像今天这样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巨大机遇,中国妇女事业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

  她们是翱翔九天的航天员,是活跃于科学前沿的研究者,是扎根社区的“小巷总理”,是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基层干部,是竞技赛场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将,是守护和平与发展的中国“蓝盔”……如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所说,当神舟飞船引擎点燃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600吨推力的震撼,更是亿万中国女性托举的力量。时代赋予每一位女性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遇,无数个“她”则用坚韧、智慧和担当书写奋斗华章,擎起国家事业的半边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当今世界,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妇女命运与共,中国妇女事业与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如何破解全球妇女事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将美好愿景化为现实?站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场合提出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为各国携手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在2015年全球妇女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等四点倡议;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等主张……一系列重要理念和主张,凝聚团结合作的广泛共识,汇聚应对挑战的强大合力,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提供思想指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是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更是坚定的行动派、实干家:与联合国合作设立女童和妇女教育奖,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20多万名女性人才,在20多个国家实施超过4000万美元的妇女赋能项目,创建全球数字赋能妇女发展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以实际行动深度参与妇女领域全球治理,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主题激荡人心。“我们将继续绘制蓝图,并加强落实”,2025年,与会代表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决心历久弥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方携手努力、共同行动,必将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开辟广阔前景,共同创造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