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东西问·中国学丨马丁·雅克:全球治理倡议的现实意义为何?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东西问·中国学丨马丁·雅克:全球治理倡议的现实意义为何?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10-12 20:20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电 题:全球治理倡议的现实意义为何?

  ——专访英国知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

  作者 周昕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全球治理处在关键当口。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将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受邀参会的英国知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从海外视角解读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等四大全球倡议,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重要意义。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全球治理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

  马丁·雅克: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且潜藏风险的时期,实际上这种状况已持续很长时间。我认为其背后是全球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目前,这一进程仍在持续。

  我认为,这种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至少还会持续10年,甚至可能长达20年。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全球南方加速崛起,您认为这对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有哪些影响?您如何看待中国在促进全球南方发展壮大中发挥的作用?

  马丁·雅克: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是极其重要的现象,我们不应将其仅视为近年的产物,而要看到这是一个长期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过去曾为殖民地的国家陆续实现独立,全球国家数量因此大幅增加,这便是全球南方国家崛起进程的开端。

  发展中国家取得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七八十年的稳步发展,中国显然是其中一例。

  全球南方的崛起,本质上意味着世界正迈向新型全球治理体系,即占据世界大多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全球治理。西方长期掌握着世界主导权,现在这种局面正在走向终点,只是过程较为复杂。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是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民主化进程。

  2025年7月3日,在位于安徽芜湖的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汽车行业喷涂应用测试平台,工作人员正在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智能喷涂应用场景验证。中新社记者 张强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今年9月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您如何评价这一倡议及其现实意义?中国近年来还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您怎么看待这四大全球倡议在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方面发挥的作用?

  马丁·雅克:全球治理倡议意义重大。当前,全球范围内治理模式及治理原则正遭受冲击,明确一套适用于国家治理、区域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原则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非常及时。

  中国提出四大全球倡议的顺序具有重要意义。率先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是因为中国一直高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而后续三项倡议的顺序也反映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与国际社会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加剧有关。回溯10年前,“安全”一词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使用频率远低于现在。随着近年来安全关切不断升温,该倡议应时而生。

  全球文明倡议明确强调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对这种多样性的认同。西方主导世界的时代,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拒绝承认其他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平等地位,甚至否认其真实性。

  当地时间2025年6月9日,中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活动。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您长期关注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与世界的关系。结合最新国际形势,您能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为国际社会增进合作、应对挑战带来哪些新的可能?

  马丁·雅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正不断加速。近年来,中国的创新成果开始具备全球影响力。从电动汽车、新材料到最新的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多个产业领域,中国的发展水平已达到或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在部分领域甚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的现代化成果和技术进步是惠及世界的“福祉”。最典型的例证就是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国将自身现代化进程中的成果与发展中国家共享。

  中国目前是全球绿色科技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并相信这些技术对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例如中国与尼日利亚在太阳能电池板上的合作,中国向尼日利亚出口了大量太阳能板,这种合作也在非洲其他地区广泛开展。可见,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在改变中国,也在改变世界。

  2025年9月12日,第九届中非青年大联欢代表团和非洲记者团一行来到青海省一光伏产业园区,实地了解青海清洁能源发展。中新社记者马铭言 摄

  中新社记者:中方近期宣布,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您怎么看待这一新目标?如何评价中国的绿色发展以及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

  马丁·雅克:中国对全球气候变暖极为重视,并采取了切实行动:一方面努力减少本国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来实现相关目标。

  中国还承担起了全球责任,为世界提供各类绿色技术产品,比如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这些都将助力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我认为,言出必行是中国政府的鲜明特质。面对全球变暖这类议题,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行动,而非空谈。中国在这方面树立了极其重要的榜样。

  中国不仅在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在为世界其他地区作出重大贡献。我相信,最终而言,中国的绿色技术——正如我刚才举例的那些领域,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要素。(完)

  受访者简介:

  马丁·雅克。受访者供图

  马丁·雅克,英国著名学者、作家,剑桥大学博士,并曾长期担任该校高级研究员。于2009年首次出版的《当中国统治世界 : 西方世界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是全球范围内的现象级畅销书,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 一脉活水舞动古今,绘就水韵江苏新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