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与中国的学术之缘|白乐桑:汉字的独特性、诗性和美学吸引我学习汉语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我与中国的学术之缘|白乐桑:汉字的独特性、诗性和美学吸引我学习汉语

来源:环球时报·海外看中国2025-10-12 09:55

  编者按:

  2023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提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为提炼世界中国学作为历史中国之学与当代中国之学的世界意义与时代价值,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召开之际,环球时报“海外看中国”工作室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图书馆、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推出“我与中国的学术之缘”系列访谈。

  采访︱白乐桑 Joel Bellassen

图片

  环球时报:您的新书《汉语—表意文字的王国》封面设计十分独特,融入了多个汉字元素,请问为什么把汉字放在封面设计的核心?

  白乐桑: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正规的中文第二语言教育,历史最悠久的机构正是诞生在法国。早在1814年,法国高等学府法兰西工学院就设立了中文教授职位,而第一任中文教授正是一位法国人,他中文名叫雷穆沙。从那个时代到今天,汉语学习的动机一直非常明确——汉字的独特性与魅力是很多人选择学习汉语的重要原因。

  我本人也不例外。如果没有汉字,我今天很可能就不会在这里,也不会主修汉语。汉字的独特性、诗性和美学价值,对于吸引学习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个理念,我曾出版过一本以50个汉字为主题的书,涵盖了象形字、会意字以及指事字。为了充分展示汉字的诗性和美学,我与一位画家合作,通过视觉艺术与文字的结合,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具有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文化符号。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尤其对于汉字,您如何定义它在语言体系和文化中的位置?

  白乐桑: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全世界学界对语言和文字的定义大致有共识,但在汉字教学和对外汉语教育中,教材众多,视角不尽相同。有些教材把汉字仅仅当作记录口语的符号,而法国早期所持的观点是,汉字不仅仅是语言的记录工具,它本身就是中文独有的学术单位。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包含丰富的学问和文化知识,这使得汉字教学可以独立成学,而不仅仅是辅助语言的工具。例如,我曾经开设的汉字课程,如果按照常规拉丁字母语言教学安排几个小时就足够,但汉字课程可以延续一年甚至更久,因为每一个汉字都承载了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汉字远远超越了工具性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它如此重要。

  环球时报:您最初是如何与汉学结缘的?是什么让您选择这一研究方向?

  白乐桑:首先,我想谈一下我对汉学的理解。汉学不仅仅是研究中文语言、文字和文化,它更是一门涉及中国方方面面的学问。早期汉学家多为传教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当然也包括法国传教士——他们既是学者,也是汉学的重要奠基人。

  他们研究中国园林、建筑、文学、礼仪等各个领域,让欧洲世界能够理解中国独特的文化。例如,一位法国学者曾帮助欧洲学界理解苏州园林,否则当时欧洲人很难进入这种具有异国情调的文化世界。

  到了20世纪中叶,“汉学”逐渐演变为英文的“Chinese Studies”,强调专业化和系统化。这一学科分支不断发展,涵盖甲骨文研究、儒家经典、现代文学、中国烹饪等众多领域。我个人有幸成为法国中文教育和汉学研究的参与者,这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深厚的理解与研究兴趣。

  环球时报:您在研究过程中参与了很多科研项目,能否分享一些令您印象深刻的经历和挑战?

  白乐桑:我曾在法国教育部任职,负责全国汉语教育政策,这是一个既宏观又具体的工作。在任职期间,我发起了“中文国际班”,这是法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中文课程,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这需要与中国教育部门紧密合作,确保课程内容既符合法国教育体系,又能体现中文教学的学术深度。

  此外,我还参与了汉语水平考试的推广工作。自1994年起,法国首次承办汉语水平考试,每年举办,一直持续至今。这些项目不仅是教育实践,也是科研探索的一部分。我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学科建设,推动汉学和中文教育的发展。

  环球时报:从您的观察来看,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学、汉学的研究现状如何?

  白乐桑:近几十年来,汉学和中文教育在全球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以法国为例,五六十年前,巴黎大学中文系只有六个学生,而现在,我教授的汉字课程大班常常超过百人。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多学校开设正规中文课程,学生从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汉语。高等教育中,不仅中文系增加了课程,一些商学院也开始开设汉语课程,因为汉语的实用价值和就业潜力被广泛认可。

  在学术领域,研究也越来越专业化。例如,法国的甲骨文研究者就有三到四位,研究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学的学者也在增加。去年,一位法国汉学家出版了史上最全面、最专业的《诗经》译本,这标志着中国文学在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环球时报:您刚刚提到烹饪与汉学研究的关联,能否展开讲讲近几年汉学研究的跨学科延伸?

  白乐桑: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比如,一位70年代随我到北京学习汉语的老同学,回国后成为汉学博士生导师,但她的研究领域是中国饮食文化与烹饪史,而非语言或文学。在法国,饮食文化既是职业教育的专业,也是学术研究的领域,这在中国还不普遍。

  此外,我个人的研究方向还包括中文教学学科化。1997年,我获得欧洲第一个中文教学博士生导师资格,开创了中文教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体系。我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生已取得文凭,这也说明中文教学在法国逐渐发展成新兴研究领域。中国电影、文学等文化现象也被纳入教学和研究,这体现了汉学研究的跨学科趋势。

  环球时报:您认为国际经验能为法国国内的汉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

  白乐桑:我始终认为,学术交流至关重要。如果学者不与其他国家的同行交流,很快就会落后。不同国家的视角和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汉学。

  例如,汉字的本质问题就存在不同观点。我认为汉字是中文独有的学术单位,但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存在不同的理解和研究方向。中文教育史、汉学史在学科归属上也存在争议,我倾向认为它应作为中文教育学科的分支,就像生物学史属于生物学的一部分一样。通过国际交流,我们可以在这些基本问题上达成更多共识,推动学科发展。

  环球时报:请您总结一下您个人与中国学术的缘分,以及这一缘分带来的学术感悟。

  白乐桑:我与中国学术的缘分是从对汉字的好奇开始的。汉字的独特性、诗性和文化厚度,让我走上汉学之路。从早期法国汉学教育,到参与中文教学、国际课程以及跨学科研究,我见证了汉学和中国学在全球的专业化、系统化发展。

  对我而言,汉学不仅是学术研究,更是一种文化桥梁。通过汉学研究,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度与美学价值,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学术与文化的独特魅力。我希望这一学术之缘能够持续推动跨文化交流,让更多人感受汉字之美、中国文化底蕴之丰厚。

  ·END·

  总策划|范正伟 白 龙

  统 筹|刘 洋 张冬瑾

  监 制|李 骞 陈 鹤 杨若愚 徐刘刘

  

  本期学术支持:北京外国语大学

  本期制作

  策 划|姜 李

  采 访|姜 李

  编 辑|姜 李

  摄 制|薛 珂

  剪 辑|杨若愚

  排 版|魏乐乐

  校 对|徐刘刘

  审 核|白天天 李 骞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 安徽五河:“小车轮”助力县域经济跑起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