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老挝山村旧貌换新颜(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老挝山村旧貌换新颜(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来源:人民日报2025-09-30 08:28

  中老减贫合作让桑通县版索村村民务工不出村、在家有收成——

  老挝山村旧貌换新颜(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本报记者 杨 一

  在老挝首都万象北部约90公里的山坳里,坐落着一个有400余户家庭的村落——桑通县版索村。曾经,这里的村民行路难、饮水难、种田缺少灌溉设施,全村超一半家庭属于贫困户。现在,经过中国减贫援助,这里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称赞版索村为“中国援老减贫示范项目”。

  “一座钢铁桥横跨南丹河,村民们的梦想实现了”

  版索村被南丹河一分为二,原来仅靠一座摇摇晃晃的木桥连接。“常年的日晒雨淋,木桥桥面破烂不堪,两侧栏杆多处破损,桥柱经过加固才能勉强支撑,仅能供行人和空载的三轮车等通行,下雨涨水时人们只能从上游绕路过河。”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外资项目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交流培训处处长汤闻博回忆初到版索村的情景说,“全村近八成村民住在南丹河北岸,但八成的农业用地在河南岸,农用物资和农产品根本无法从木桥上通过。”

  版索村的路以泥土路为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村民们的生活常态。河北岸一段通往生产区的必经之路坑洼不平,每逢雨天都会积很多水。

  2017年9月,发展中心派遣一批中方专家来到版索村常驻,启动中国援老挝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该村的变化由此开始。修路架桥是中方专家组在版索村的一项重要任务。经中方专家组与当地村民共同努力,多家企业协同配合,2020年10月,版索村村民迎来新桥的建成。

  “一座钢铁桥横跨南丹河,村民们的梦想实现了。感谢中国!”看到新桥建成,时任版索村副村长坎占·布维奈激动地说。如今,这座由中国援建的红色钢铁桥与原来的旧木桥平行横跨南丹河,和村民们脚下平整的柏油路一道,保障着村民们的日常出行,也见证着版索村的发展变迁。

  “帮助村民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致富方式,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传授中国的减贫经验,我们不是简单地进行捐钱物等‘输血式扶贫’,而是在当地开展更有效、可持续的‘造血式扶贫’。我们在这里实施的,既有看得见的路桥、饮水入户工程和学校等‘硬件’建设,也有培训、考察和交流等‘软件’支持。”时任中方专家组组长、中国—老挝联合项目管理办公室中方驻办负责人范西宁表示。

  解决了开路架桥的“硬件”问题,专家组开始探索因地制宜的致富路径。通过探索发展养牛、玉米种植以及织布等特色产业,赋能村民开展农业生产,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为版索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版索村村民多以种植水稻和旱地作物为生。受自然气候条件、水利灌溉设施和种植技术的限制,村里大部分水田只能在雨季来临时种一季水稻,种植的玉米、薏米、蔬菜等旱地作物也只够村民们自己吃。

  在版索村原有产业基础上,中方专家组带领村民成立生产小组,鼓励低收入农户从事特色产业。购买良种牛、织布机,提供玉米良种,开展培训,将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传授给村民……

  村民万萍和丈夫都是养牛小组的成员。“中国专家教的技术都是我以前没接触过的,得益于这些实用技术,我们的收入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养牛小组。”万萍说。截至目前,版索村养牛小组成员从当初的40户扩大到73户,养牛总数335头,还培养出4名兽医。木薯和玉米种植户从最初的39户增至128户。“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村民们发现养牛和种木薯最‘对路子’。帮助村民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致富方式,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范西宁说,2023年他曾随专家组到版索村回访,看到村里修了不少新房子,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木薯种植让农户的收入增加了50%,全村近七成的家庭住上了新房”。

  “中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老挝愿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版索村的扶贫项目还包括改善当地公共服务,如新建村级活动中心、村卫生室和学校师生宿舍、篮球场、厕所以及购置学校教学设备等。经过几年的建设,版索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收入也普遍提升。

  2021年,项目完成验收,中方专家组离开版索村。项目所建基础设施工程由老挝中央政府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各生产小组全部由村民自主管理并完成各项生产工作。专家组离开时,版索村的贫困户由原来的208户减少至105户。如今,贫困户仅剩22户。

  老挝国家主席府部长开玛妮·奔舍那曾到版索村参观考察。她表示,通过顶层设计、试点示范、区域合作,老中务实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老挝积极推广中国减贫经验和模式,学习中方的减贫理念,提高村民生产技能,创造可持续收益。中方不仅在资金上积极支持老方,还在理念、经验、人才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援助。“我们十分感谢中方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老挝愿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开玛妮说。

  在离版索村不远的金花村,中国农业专家冯敏正同村民们在蔬菜大棚里忙碌。“这些工作预计到2026年完成,我们有信心把金花村蔬菜特色产业做大做好,让更多当地农产品摆上消费者餐桌,让当地农户广泛受益。中老减贫合作大步向前。”冯敏说。

  (汤闻博对本文亦有贡献)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