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战火中淬炼的中白友谊历久弥坚(大使随笔·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战火中淬炼的中白友谊历久弥坚(大使随笔·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来源:人民日报2025-08-20 08:3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包括中国、白俄罗斯等国家在内的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战胜法西斯侵略者,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篇章。今年,中白两国人民隆重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共同守护历史记忆、开创美好未来。

  今年以来,我在白俄罗斯参观了多处战争纪念设施和遗址,并多次应邀出席有关纪念活动。参观布列斯特要塞,士兵们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走访哈丁村,了解到德国法西斯在这里制造的屠村惨案,使我不禁想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暴虐行径;在白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上,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正步通过主席台时,当地民众发自内心地赞叹并报以热烈掌声;7月3日,白俄罗斯庆祝国家独立日暨二战中从德国法西斯占领下解放81周年,胸佩勋章的老战士和人群中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让我深切感受到当地民众对战争的铭记和对和平的珍视。二战中的相似经历,让中白两国更能理解彼此,也将两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白友谊经历战火淬炼,历久弥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14年的岁月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付出巨大民族牺牲,谱写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篇章。1941年6月,白俄罗斯人民在布列斯特要塞打响伟大卫国战争第一枪。4年间,300多万白俄罗斯军民为保家卫国付出生命。两国人民曾并肩作战,相互驰援。在维捷布斯克的中国人成立地下组织抵抗法西斯侵略者,中国飞行员唐铎驾机参加解放明斯克战役并被授予列宁勋章,毛泽东主席长子毛岸英同白俄罗斯人民共抗外侮。白俄罗斯将士曾远赴中国参加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空战和解放中国东北的重要战役。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对白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会见白俄罗斯第二次世界大战老战士代表,并向他们颁发纪念奖章,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其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不久前,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派员专程看望了参与对日作战的白俄罗斯老战士,向他们表示感谢并送上祝福。

  中白两国都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同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胜利成果的行径坚决斗争。中白两国同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都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白两国人民都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被写入中国宪法,白俄罗斯国歌首句便是“白俄罗斯人民是和平的人民”。中白两国都深知独立和主权的珍贵,坚定支持彼此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作努力。

  白俄罗斯人民常说:“牢固的友谊利斧难破”。在习近平主席和卢卡申科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两国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和百年变局中的稳定因素。双方将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不懈努力。

  (作者为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张汶川)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习近平观看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