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每5个月增加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危机为什么恶性循环?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每5个月增加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危机为什么恶性循环?

来源:海外网2025-08-14 08:39

  美国财政部于当地时间8月12日公布数据,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7万亿美元,增长速度破纪录。多家美国媒体发文表示,这意味着美国财政负担正快速增长。由于纳税人成本压力不断增加,美国国债将走向恶性循环。

  美政府债务增长速度急剧加快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原本在2020年1月预测,联邦债务总额在2030财年后才会超过37万亿美元。但由于2020年初美国部分经济陷入停摆,为支持经济复苏,美国政府大量举债,造成债务增长速度超出预期。如今美政府债务增长走势愈渐明显。

  “万亿美元的累积速度正急剧加快。”美国彼得·彼得森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彼得森表示,2024年1月,美国国债达到34万亿美元,7月达到35万亿美元,11月达到36万亿美元,“这比过去25年的平均增速快了一倍多。”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估计,按照目前的平均每日增长率,大约在173天后,美债将再增加一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每5个月美国国债就增加1万亿美元。

  不断攀升的债务与不断扩大的预算赤字息息相关。美国《新闻周刊》网站8月12日报道,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7月份预算赤字较上财年同期增长20%。尽管美政府坚称关税政策实施带来收入,但赤字依然增加。

  “大而美”法案让危机雪上加霜

  美国政府今年7月实施所谓“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让美国国债危机雪上加霜。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该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增加4.1万亿美元的国债。美媒认为,这一后果将对美国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经济研究员温迪·埃德尔伯格认为,美国国会在制定支出和收入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政策制定却带来负面影响。“大而美”法案意味着,美国政府将在2026年、2027年借入大量资金,并且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美国债务问题短期内不会改善。

  迈克尔·彼得森分析认为,持续的借贷将推高利率,增加家庭和企业的成本。在联邦预算中,如果债务挤占重要事项,会造成“更多借款、更多利息成本”的恶性循环。美国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主席马娅·麦吉尼亚斯在一份声明中说,快速增加的国债应该让政策制定者认清现实,迅速采取行动。

  关税收入不足以弥补美债缺口

  国债增加“刹不住车”,谁将付出代价?美国《新闻周刊》网站称,美国国会下属政府问责局列出了国债带给美国民众的冲击: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利率上升、商业投资减少导致工资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由于美债上升给利率带来了上行压力,通胀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美国国债的负面影响能被美政府的关税政策抵消吗?美国《财富》杂志网站8月12日刊文发出这一“灵魂拷问”并给出否定答案。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数据,到2034年,关税政策将为美国带来2.8万亿美元收入。理论上来讲,将2.8万亿美元注入国库,将显著减缓联邦债务增长,但与当前37万亿美元的国债规模相比,这远远不足以弥补债务缺口。

  债务问题联同关税压力将进一步传导给美国企业,进而以价格上涨的形式冲击消费市场。美媒援引一项研究结果表示,关税政策让中低收入家庭备受打击。更严重的是,成本上升可能导致军事和国家安全机构所需的关键硬件和部件价格上涨。(海外网 李萌)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

  • 广东潮州:积极应对台风“杨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