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建国际信任刻不容缓(寰宇平)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重建国际信任刻不容缓(寰宇平)

来源:人民日报2025-08-05 08:31

  信任赤字撕裂全球共识,动摇和平稳定根基,重创国际合作,将世界推向分裂、对抗乃至冲突的危险边缘。重建国际信任,没有旁观者

  信任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石,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呵护。回望过去数十年,得益于各国间相互信任与合作,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经济步入繁荣增长期。然而当下,大国互信急剧流失,全球信任脆弱不堪,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信任赤字已成为侵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毒瘤”,撕裂全球共识,动摇和平稳定根基,重创国际合作,将世界推向分裂、对抗乃至冲突的危险边缘。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全球合作晴雨表》亮起红灯:全球合作已陷入整体停滞。国际社会急需反思问题根源,共谋解决良方。这不仅关乎世界繁荣稳定,更攸关人类前途命运。

  大国失信侵蚀全球信任根基,制造种种不确定性,信任赤字不断加重。个别国家为维系霸权,将民粹主义、冒险主义、单边主义推向极致,企图以极限施压重塑国际秩序:任意“退群毁约”,破坏国际规则体系严肃性;滥施关税、单边制裁、长臂管辖,割裂全球贸易;推行“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扭曲市场,冲击供应链。美国《外交事务》评论,现在的美国只理解强迫,不懂说服;只迷信军费,不珍惜信任。当霸权国家视国际承诺为交易筹码,把全球市场当作私属领地,世界只能被迫吞下规则失序、市场动荡、安全焦虑的苦果。

  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安全概念被某些国家异化为地缘博弈武器,追求所谓“绝对安全”,以致草木皆兵。“手握锤子者,满目皆钉。”这些国家焦虑于失去全球秩序主导权,威胁感知被扭曲,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一律打上“威胁”标签,将传统安全概念无限外延至经贸、科技、人文等低政治和非安全范畴,使其服从于“国家安全”或政治议程。放任“泛安全化”思维主导外交政策,必将触发“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导致战略互信锐减、竞争升级、供应链“武器化”、军事投入激增,最终破坏国家间正常交往,无人能成赢家。

  一些国家固守制度优越论,深陷二元对立思维,将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国家归类为“他者”,将不同发展路径看作系统性挑战。当今世界正由单一文明、单一国家主导的霸权结构向多元格局演进,部分国家固执套用冷战“剧本”,放大对他国的敌意,将正常的发展竞争上升为制度对抗,持续炮制各种“威胁论”“陷阱论”,制造对立隔阂。通过组建排他性小圈子和“制裁共同体”,企图联手打压他国发展,维系衰颓的同盟体系。这种人为制造所谓“文明优越”“文明冲突”,以意识形态割裂人类共同价值的做法,不仅暴露了其面对历史潮流的惶恐,更撕裂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信任基础。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发展正站在何去何从的关键路口,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重建国际信任刻不容缓。国际社会应从四个维度协同发力:

  大国立信。大国应率先垂范,信守承诺、恪守原则,弘义融利、以义为先。承认并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明确底线、避免误判,确保竞争不失控、冲突不引爆。

  共同发展。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为坐标,彻底摒弃零和思维。用高水平互利合作重塑开放型世界经济,做大共同利益“蛋糕”,让发展成果成为最稳固的信任增量。

  赋能多边。坚守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推动系统性改革,提升代表性、透明度与行动力。优先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紧迫性议题上,拿出可量化、可验证的早期收获,用实际行动托举多边信誉。

  文明互鉴。大力拓宽民间交流与人文纽带,促进教育、科技、文化、青年领域互动,超越意识形态藩篱,让民心相通成为加强全球信任最坚韧的底层支撑。

  增进国际社会团结互信,中国言必行、行必果。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开创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破解信任赤字提供中国方案。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并举,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通过绿色“一带一路”,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并动员气候变化相关资金逾1770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10月,已同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国家扩容至75国,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5国,预计将促进每年超过千万人次的人文交流。事实表明,中国以立己达人的天下情怀,将对世界的承诺写在文件里,更落实在全球共享的成果中。“在单边主义引发世界局势动荡、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冲击的形势下,中国发挥了领导作用,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稳定性”“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全球南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实现自身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当前国际形势深刻演变,中国作为重要大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作用不可替代”……国际社会高度肯定中国在夯实国际互信方面展现的大国担当,并期待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重建国际信任,没有旁观者。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民间社会乃至个体公民,都有义务用理性驱散偏见,用信任消融猜忌。人类终将以合作的智慧点亮暗夜,为颠簸的时代之舟校准航向,共同驶向和平、繁荣、可持续的未来。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名字玄、门槛高?看量子信息科学如何重塑未来

  • 用雕塑凝固抗战记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王建刚守在水田边,脸上的汗连珠落下,在稻秆上摔出水花。在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下,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年推广面积已超400万亩,越来越多种粮大户从中受益。
2025-08-04 09:43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韩文标团队首次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为揭开双黑洞的形成之谜提供了全新线索。研究团队注意到,若双黑洞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并合,绕第三个天体的轨道运动会产生沿着观测者视线方向的加速度,进而通过多普勒效应改变引力波频率,在信号中留下独特“印记”。
2025-08-04 09:40
经过近10年的持续攻关,研究团队采用单晶石墨作为前驱体,在金刚石压砧内的准静水高压(2亿兆帕)、高温(1400摄氏度)条件下,成功合成百微米级大小、高度有序的六方金刚石三重孪晶样品。
2025-08-04 09:37
现在,深海所的科学家与合作者首次在深渊极限深度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化能合成群落,几乎覆盖了整个北太平洋的深海俯冲带,在海沟中绵延超过2500公里。“我们的分析显示,深渊冷泉甲烷的碳和氢同位素值非常负——指示甲烷是微生物成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的。
2025-08-04 09:36
光明日报上饶8月3日电 记者王洋、李玉兰、胡晓军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蜘蛛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中发现了跳蛛科合跳蛛属新物种——婺源合跳蛛。
2025-08-04 09:29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