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欧建交50年来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成就彼此 惠及世界(国际论道)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中欧建交50年来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成就彼此 惠及世界(国际论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8-04 09:47

  本报记者 张 红

  近日,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欧关系又站在一个关键历史节点。同为世界举足轻重的经济体,中国与欧盟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合作,其发展态势和合作走向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深远影响。中欧关系的发展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备受瞩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在会晤前发表文章称,在当下中欧关系面临多重挑战之际,此次会晤或将成为改善双边关系的重要契机。会晤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出多条帖文表示,这次会晤是推进和重新平衡欧中关系的机会,她相信能够实现互利合作,为未来50年的双边关系定调。

  此次会晤后,中欧双方共同发表的《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让外界惊喜。声明重申在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经济体保持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努力至关重要;认为中欧绿色伙伴关系是中欧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是中欧合作鲜明底色,双方在绿色转型领域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这是欧盟和中国不容错过的时刻。”美国“政治新闻网”引述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逊的话说。罗宾逊是气候外交领域的杰出人物,她表示,“中欧气候合作有助于稳定市场,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报道评论称,中欧这一联合声明将为紧张的清洁能源市场带来急需的推动力,并为其他国家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提供政治信心。

  “这份联合声明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即气候合作仍然可以超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法新社引述世界资源研究所负责人戴维·沃斯科的评论说,中欧更强大的气候领导力对于重新激发全球减排势头至关重要。彭博社称,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声明有助于推动各国在COP30期间达成具体成果。评论称,中欧虽在贸易和国际关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气候声明仍然是团结的重要表现。

  法国国际广播网报道称,在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上,欧盟与中国达成一致。双方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表示,欧中领导人同意加强在能源转型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并致力于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欧盟知名研究机构欧洲政策中心的高级研究者法比安·祖利格认为,欧中有达成更多合作的可能。中国实力雄厚,是欧盟非常重要的经济伙伴。与此同时,欧盟也是中国工业产品的重要市场。双方存在更多合作空间。

  英国智库第三代环保主义研究所日前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欧盟和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方密切沟通协作将助力世界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经贸领域合作带来实实在在利益

  中欧建交50年来,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既成就彼此又惠及世界。

  西班牙知华讲堂网站刊登西班牙国立远程教育大学欧盟法与国际关系学者哈维尔·波拉斯·贝拉拉的文章指出,欧盟—中国建交50年以来,这一外交关系对双方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1975年,双方开始了一段以贸易为主的关系。进入21世纪,中欧关系不断发展,重点转向深化全球合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双方关系扩展到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能源问题以及新技术投资等领域。自那时起,中国和欧盟都认同维护全球多边体系的重要性,这既包括利用国际组织作为会晤和讨论的论坛,也包括遵守《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

  中欧在经贸领域合作为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中欧建交时双方贸易额只有24亿美元,双向投资基本为零。如今,中欧货物贸易额已超过78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增长到约26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已开行超过11万列,通达26个欧洲国家的229个城市。不只是在经贸领域,中国和欧盟在环保和人文等领域联系紧密,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希腊《现代外交》杂志网站文章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从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到制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欧盟和中国在各种工业供应链中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在高科技制造和绿色技术领域的合作,凸显了欧盟进一步发展这种关系的战略必要性。文章还指出,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欧盟成员国带来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投资机遇,尤其是在东欧和南欧。通过更深入地参与中国提出的全球经济倡议,欧盟可以加强自身的战略自主性。

  多家外媒报道强调,中国和欧盟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双方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经济总量1/3,贸易体量超过全球贸易1/4。中欧经贸合作不仅促进了中欧双方发展,也为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中欧建交50年来,双方始终以负责任的方式,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为全球稳定作出贡献。”葡萄牙“中国观察”智库主席鲁伊·洛里多说。对于中欧合作,各方也寄予厚望。法国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说,当下中国与欧盟肩负着“历史性的责任”,应携手维护以合作、相互尊重与协商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欧洲议会议员伊拉特克塞·加西亚说,欧盟与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在支持多边主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开展互惠贸易等领域的对话。希腊前总统普罗科皮斯·帕夫洛普洛斯认为,在全球不确定性持续加剧、“文明对立”论调时有回潮的背景下,中国与欧洲有责任共同引领全球文明对话的未来。

  努力开辟更加光明的下一个50年

  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达成一些重要共识。比如双方都高度重视中欧关系,同意坚持并持续深化伙伴关系,保持战略沟通,增进理解互信,努力开辟中欧关系更加光明美好的下一个50年。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欧盟地区对华投资增长11.7%,彰显了欧洲企业投资中国的高涨热情。英国《泰晤士报》网站7月28日报道,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与一家中国企业达成了一项涉及5亿美元首付款的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最多12款创新药物。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报道注意到,中国汽车制造商6月在欧洲销量再创新高。西班牙《能源报》网站报道,中国企业阳光电源在西班牙桑亨霍的电池储能公园将于今夏投入运营。法国freshplaza网站报道则注意到,尽管路途遥远,但许多新鲜的中国农产品还是迅速进入欧洲市场。

  中欧人员交往也保持着喜人的势头。欧洲新闻社报道引用美国维萨公司的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游客赴西班牙旅行的平均消费额达到3150欧元。德国《焦点》周刊网站近日则刊登文章,分析了为何中国突然成为德国游客的首选目的地,文章作者描绘了自己始于重庆、经过西安与张家界、终于武汉的旅途,讲述了自己愉快的出入境体验以及处处都能看到的中国人的微笑。

  多数客观理性的国际观点看好中欧关系的发展走向。

  西班牙知华讲堂网站文章指出,过去50年建立文化纽带和文明间相互认知的努力,成为中欧在构建多极化世界过程中相互理解的基础。文章强调,双方所需的是共同前行的意愿。双方需要在认知、理解以及不放弃战略合作前提下的良性竞争中,共同铺就前行之路。

  正如法国《快报》网站强调的,欧中关系至关重要。欧中双方也对未来充满期待,期待共同续写欧中关系下一个50年更加精彩的篇章。路透社分析认为,在当前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欧中双方正寻求化解贸易争端的路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学者向德国之声表示,对欧盟方面来说,保持对话和沟通渠道畅通至关重要。中欧双方互为重要合作伙伴,应当保持稳定的定期交流。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南洋理工大学学者的观点指出,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后,双方会围绕具体的经贸问题持续展开磋商,并推进诸多合作项目,找到双方的契合点。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名字玄、门槛高?看量子信息科学如何重塑未来

  • 用雕塑凝固抗战记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王建刚守在水田边,脸上的汗连珠落下,在稻秆上摔出水花。在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下,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年推广面积已超400万亩,越来越多种粮大户从中受益。
2025-08-04 09:43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韩文标团队首次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为揭开双黑洞的形成之谜提供了全新线索。研究团队注意到,若双黑洞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并合,绕第三个天体的轨道运动会产生沿着观测者视线方向的加速度,进而通过多普勒效应改变引力波频率,在信号中留下独特“印记”。
2025-08-04 09:40
经过近10年的持续攻关,研究团队采用单晶石墨作为前驱体,在金刚石压砧内的准静水高压(2亿兆帕)、高温(1400摄氏度)条件下,成功合成百微米级大小、高度有序的六方金刚石三重孪晶样品。
2025-08-04 09:37
现在,深海所的科学家与合作者首次在深渊极限深度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化能合成群落,几乎覆盖了整个北太平洋的深海俯冲带,在海沟中绵延超过2500公里。“我们的分析显示,深渊冷泉甲烷的碳和氢同位素值非常负——指示甲烷是微生物成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的。
2025-08-04 09:36
光明日报上饶8月3日电 记者王洋、李玉兰、胡晓军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蜘蛛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中发现了跳蛛科合跳蛛属新物种——婺源合跳蛛。
2025-08-04 09:29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