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综合消息|全球多地举办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庆祝活动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综合消息|全球多地举办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庆祝活动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2025-06-11 09:20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6月10日是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中方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多国一道,在全球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对话系列活动9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当天下午举行由中国、埃及、秘鲁、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及联合国文明联盟共同主办的“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对话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通过视频致辞表示,文明对话是和平的纽带、发展的动力、友谊的桥梁。中方主张做文明平等的捍卫者、文明交流的践行者、文明进步的促进者。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对话对于建立理解和信任至关重要,文明对话国际日呼吁我们采取行动、倾听、畅谈、建立联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代表莫拉蒂诺斯在致辞中赞扬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感谢中国为促进文明对话发挥的领导作用和做出的坚定承诺,并表示要确保对话始终是多边主义的核心。

  “《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I”“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文明互鉴·世界愿景”图形印展三部分组成的“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随后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当晚,“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文艺演出在联合国大会厅举行。

  9日,“对话·知音暨兰亭·雅集”中科书法和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在科威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科各界近200名嘉宾参加了活动。在活动现场,中科书法家现场书写了“知音”“友谊”等主题作品,中国音乐家演奏《高山流水》《梁祝》等经典曲目,科威特音乐人则以乌德琴等阿拉伯传统乐器演绎本国民谣与世界名曲。

  庆祝中瑞建交75周年暨“对话·知音”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音乐会7日在瑞士伯尔尼举行。中外嘉宾约450人齐聚一堂,共同欣赏中国交响乐团紫禁城弦乐四重奏的精彩演出,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由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丝路青年对话未来”研讨会5日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来自希腊、巴西、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多国的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青年学者和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文明互鉴、青年对话与共建未来展开深入交流。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5日举行文明对话国际日庆祝活动,联合国官员和各国驻肯使节等200多人出席。中国传统戏曲《牡丹亭》以及二胡、琵琶等民乐演奏,引发现场阵阵掌声。

  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总干事扎伊娜卜·哈瓦·班古拉在宣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贺词时说,文明对话是实现全球持久和平与凝聚力的必由之路。班古拉呼吁国际社会以对话消弭分歧,努力构建多元包容、团结友善、尊严平等的人类大家庭。

  2024年6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把每年6月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据悉,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泰国曼谷、荷兰海牙等联合国驻地也将于文明对话国际日期间举办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世界机器人大会周末人气旺

  • “动车医生”战高温斗酷暑 为暑运保驾护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