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希腊专家点破美国霸权逻辑:搅乱世界,才能“乱中取胜”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希腊专家点破美国霸权逻辑:搅乱世界,才能“乱中取胜”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2025-05-13 17:25

  导读

  美国的国际政策旨在为其地缘政治战略服务,防止欧亚大陆出现单一主导大国。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单极时刻”的幻境中不断膨胀,试图永久维持霸权地位,其咄咄逼人的态度反而促进了欧亚一体化。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分裂西方阵营、激化欧亚矛盾来扰乱国际秩序,进而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重振主导地位。但多极化已成定局,美国既是欧亚一体化的推手,又试图瓦解这一趋势,其战略意图难以实现。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美国的政策多次在国际事务中引发动荡,并导致世界范围的连锁反应。但是,如果你认为这些行动只是个人癖好的产物,或只是因为缺乏长期地缘政治考量而做出的冲动或非理性举动,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认为这些行动是在针对中国,试图通过重商主义经济模式重振美国工业,那么你最多只说对了一部分。

  应该说,美国的种种行为都是为其更广泛的地缘政治战略服务的。这一战略有三大理论支柱——麦金德的“陆权论”、马汉的“海权论”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继承自英国,其核心目标是尽量防止在欧亚大陆出现单一的、占主导地位的大国。然而今天,这种被认为是“泛欧亚一体化”的“威胁”已经开始出现,而美国自己正是引起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沉浸在“历史的终结”观念和美国对世界绝对统治的幻想之中。“单极时刻”被有意无意地认为是一种永恒的状态。与此同时,美国咄咄逼人、傲慢自大地向世界其他国家宣传自己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和观念。

  渐渐地,西方在虚幻中不断膨胀,陷入了反常的偏执之中,试图让历史停止发展。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欧亚大国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式上松散但实际上功能强大的地缘政治实体,其规模之巨,可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一支超强力量。

  随着乌克兰危机爆发,美国和西欧国家陷入了一场欧洲内部冲突,使局势更加恶化。要是放在几十年前欧美大国主导全球舞台的时代,这根本不是个问题。然而,今天世界的中心已经东移,如果西方在欧洲内部的冲突中被孤立,那么非西方国家便可以放开手脚,大力推进自己的议程。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联系本就不是十分紧密,现在乌克兰危机从物质上和意识形态上进一步将俄罗斯隔绝在外,把它推向亚洲,这相当于把一片广阔的、资源几乎取之不尽的陆地“海洋”拱手送给了欧亚国家。

  这样一来,世界有可能再次出现两极格局,但它与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不同——这一次,由欧美国家组成的西方阵营将在一体化的欧亚大陆面前落得下风。

  也就是说,美国自己无意之间一手推动了欧亚一体化,但现在又想亲手把它破坏掉。具体而言,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意图似乎是重建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这是因为,无论是中国、俄罗斯还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单独与美国竞争,更不用说这些国家之间还可能由于历史原因或地缘政治利益纷争而存在矛盾关系。

  然而,美国的战略意图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欧亚一体化的瓦解不可能轻易而迅速地发生。相反,最近一些事态的发展,如首次欧盟-中亚峰会,突显了欧亚大陆内部合作日益增长的趋势。

  特朗普政府及其背后的权力体系正在尝试一种“休克疗法”,即瓦解跨大西洋世界的统一性。无论是关于格陵兰岛的出格言论还是针对欧盟发起的经济战,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美国想要做的,就是在新的两极格局体系下,在其中一极(西方阵营)内部制造裂痕,同时激化另一极(欧亚阵营)的离心倾向,并搅乱全球体系,最终达到让美国永远处于领导地位的目的。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全球化经济体系。要打造一个真正多极化的世界,就离不开一套多极化的国际经济体系,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全球经济。

  总之,我们当前所经历的,很可能是美国试图将世界变得支离破碎,瓦解现有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一场战略行动。借此,美国意在增加国际体系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从而为加剧欧亚国家之间的内部争斗创造条件,使美国能够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海上霸权,在这场“全球交响乐”中扮演“指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Demolition driv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

  • 京哈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盘锦段主线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从国铁集团获悉,近期,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以下简称“沪昆高铁杭长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圆满成功,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最高试验时速达385公里,各项设备指标表现良好。
2025-06-24 05:00
构建新农科人才“四新”培育目标体系。
2025-06-24 03:45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 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基因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血管生成来改善近端肢体的血液流入,从而改善单个血管小体中的血液再分。
2025-06-24 09:31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