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未来属于理解文明互鉴的智者(国际论坛)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未来属于理解文明互鉴的智者(国际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2025-03-26 07:37

  正如生物多样性能够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样,一个多元文明竞相发展的世界,更有利于激发适应力、创造力。中国秉持的和而不同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远比竞争与遏制思维更契合现代社会复杂性的愿景

  在宏伟的历史织锦中,那些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针线无比绚丽。交织繁密的思想激荡、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深刻塑造了我们的世界。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文明的故事》一书中,以“我们的东方遗产”作为开篇,着重强调东方文明的世界贡献以及东西方文明交流为人类进步发挥的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绝非某个文明的独自创造,而是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共同编织而成的珍贵遗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世界恰似一座美不胜收的花园,花园里绝非单一文明的一枝独秀,而是多元文明的百花争艳。“花园”这一比喻,为我们理解文明发展提供了独特且深刻的视角。一座花园得以繁茂,依靠的并非征服、压制,而是丰富的多样性、彼此的相互适应以及精心的培育。每一株植物虽各有不同,但都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文明也在相互依存中蓬勃发展,其韧性源自多元平衡。

  当下,国际秩序演变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充斥支配、压榨、单边主义的旧范式正为时代所淘汰,其固有的局限性暴露无遗。保护主义、经济脱钩反映的并非强大的实力,而是面对系统性变革的消极反应。历史早已证明,将压制竞争对手视为维持稳定的最佳方式是站不住脚的。唯有通过合作、互惠以及追求共同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安全与稳定。

  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必须摒弃零和思维。从根本上看,零和思维与适应复杂生态系统的应有逻辑背道而驰。文明并非在孤立状态下发展,而是在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中不断成长的。回顾历史,那些文明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无一不是文明交流活跃的黄金时代,比如盛唐时期的中国,又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多极世界不是对稳定的威胁,而是稳定的最佳保障。多个创新中心的存在,确保没有任何一种单一模式会僵化成为教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为实现繁荣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也降低了系统性风险。正如生物多样性能够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样,一个多元文明竞相发展的世界,更有利于激发适应力、创造力。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中国倡导的相互尊重、文明对话和共同发展,是对历史经验的智慧总结。历史上,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简单的贸易通道,还是一条知识传播的通道,它跨越数千公里,将医学、艺术、哲学思想等广泛传播。

  当今世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为了超越当前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思维模式。不同文明不是陷入生存竞争的僵化实体,而是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它们之间的互补性远远大于冲突性。真正的创新源于相互融合,而非相互排斥。上述思维转变并非不切实际的乌托邦,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气候变化、技术变革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都迫切需要我们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开展合作,寻求解决共同挑战的方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承受绝对孤立。中国秉持的和而不同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远比竞争与遏制思维更契合现代社会复杂性的愿景。

  人类文明是一座繁花似锦的百花园。未来不属于那些封闭或是妄图主宰一切的人,而是属于那些懂得精心培育、善于适应变化,并且深刻理解文明互鉴能够惠及所有人的智者。如果说历史给予了我们什么启示,那便是那些最具生命力和持久性的文明,往往是那些积极拥抱交流、融合以及懂得相互尊重的文明。曾经,丝绸之路将不同文明相互连接。如今,我们迎来了培育新的文明花园的关键时刻——通过合作而非分裂,来培育实现繁荣的文明百花园。

  (作者为澳大利亚评论作家、亚洲问题专家卡丽·麦克恩)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秦川牛“犇”跑出圈

  • 山东青岛:警用机器人亮相普法宣传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