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美应多为世界注入确定性、提供正能量(钟声)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美应多为世界注入确定性、提供正能量(钟声)

来源:人民日报2024-12-31 08:44

  中美双方应该时刻考量人类前途命运,为世界和平担当,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积极作用

  “如果要实现一个稳定的21世纪,中国和美国必须携手合作。如果竞争和合作完全被对抗所取代,那么我们两国必将面临一个混乱的21世纪。”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日前在结束中国之行后撰写的文章中指出,世界正面临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挑战,“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能够携手带来一丝希望的大国”。

  这种声音,代表了美国有识之士对中美承担的大国责任的清醒认识和理性思考。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冲突频发,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国竞争不应是时代底色,团结协作才能共克时艰。中美双方必须明确,在当前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不管是在经贸、农业、禁毒、执法、公共卫生等领域,还是面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挑战,以及在国际热点问题上,都需要中美合作。美国许多人一向认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中国也始终认为,大国之大,关键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时刻考量人类前途命运,为世界和平担当,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积极作用。

  当今时代,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应该相互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相互把对方当作伙伴而非对手,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这是中国看待世界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中国看待中美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正因为秉持命运与共理念,中国始终以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发展中美关系,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始终主张中美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始终强调“修昔底德陷阱”不是历史的宿命,“新冷战”打不得也打不赢。中国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探寻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这本身就体现了以人类前途命运为重的负责任态度。

  大国竞争不符合时代潮流,也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共同承担大国责任,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做表率,这是中美应有的担当。过去,中美曾经与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一道,将世界经济拖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泥潭,也曾经共同推动各方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为应对全球变暖带来新的希望。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的当下,中美更应把大国责任挺在前面,不以相互消耗拖累世界,不胁迫别国选边站队。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不会有赢家。面对经贸分歧,“脱钩断链”不是解决之道,互利合作才能共同发展。面对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小院高墙”不是大国作为,开放共享才能造福人类。中美应携手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让和平的阳光普照世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国际事务存在太多变数,但我们知道的是,如果美国和中国不加强合作,全世界都将陷入困境。”有美国学者近期分析下一步中美关系走向时这样说。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美合作也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中美合作是万万不能的。美方应该秉持大国责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与中方相向而行,加强对话沟通,妥善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多为世界注入确定性、提供正能量。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南五指山:民族风“村秀”秀出乡村振兴新风貌

  • 弄潮搏浪正当时——探寻县域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2024-12-30 03:50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2024-12-30 03:50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2024-12-30 03:50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越来越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
2024-12-27 10:27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2024-12-27 10:26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人工智能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2024-12-27 10:23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2024-12-27 10:09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
2024-12-27 10:27
在数字化时代,市场对云的需求进入到深度用云的阶段。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上云场景越来越复杂,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大量应用场景需要各专业协同去落地,共建生态是各行各业的诉求。
2024-12-27 10:24
董泽故居始建于明代,是著名教育家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董泽先生1925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是云南大学首任校长。
2024-12-27 10:22
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在此生产的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同步出堆。
2024-12-27 02:00
朱光亚院士是老一辈科学家中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对朱光亚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努力继承朱光亚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奠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12-27 09:46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24-12-26 10:37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12-26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