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锐评 | 菲律宾从美国得到的是“甜枣”还是“毒丸”?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国际锐评 | 菲律宾从美国得到的是“甜枣”还是“毒丸”?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11-01 13:16

  美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近日发表声明称,美国将出资800万美元帮助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进行现代化升级。表面上看,这是菲律宾配合美国所谓“印太战略”在南海挑事而得到的一颗“甜枣”。实际上,在这颗“甜枣”背后,菲律宾将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

  看清这一点,先从美国在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说起。今年4月,美国借美菲联合军演之机,将“堤丰” 陆基中导系统部署到菲律宾吕宋岛。这是美国首次在海外和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也是美国2019年退出《中导条约》后首次部署此类战略武器。美方声称这将给菲带来“安全”,但想想看,一个核大国把进攻性战略武器部署在其他国家门口,意味着什么?必然会严重威胁地区和平,挑动军备竞赛,制造紧张对立。在遭到周边多国强烈反对后,菲律宾陆军发言人7月宣布,“堤丰”系统将最晚于9月运回美国。然而就在不久前,菲陆军发言人告诉媒体,“堤丰”系统会在菲律宾部署多长时间,由美国决定。

  今年4月,美国将“堤丰” 陆基中导系统部署到菲律宾吕宋岛北部。

  菲方表现激起了周边国家愤慨,也在菲国内引起广泛批评。菲现任总统的姐姐、参议院外委会主席艾美说,马科斯政府正将菲律宾引向“危险歧路”。菲国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阿基利诺·皮门特尔三世指出,这些导弹的发射按钮不在菲律宾掌控中,因此“外国人能够决定在什么时候把菲律宾变成一个战场”。

  那么,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菲律宾在现政府操控下,为何对美国表现出一副“我的家里你做主”的仆从模样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从历史来看,菲律宾长期被美国殖民,深受传统殖民文化的影响。时至今日,在菲律宾的教材里依旧能看出这一点。今年9月,多家媒体披露菲律宾教育部出版的5到7年级社会学教材中,对美国殖民菲律宾历史进行了美化处理,比如为“打响美菲战争第一枪”的美国士兵进行辩护,也不提20多万菲律宾人死亡的数据。在外交上,菲现政府对美方的顺从也显而易见。菲律宾国际安全研究学会主席罗万伟不久前在香山论坛上直言,“我们被西方国家以强烈的反华态度殖民”,他告诫菲政府,菲律宾是东盟创始国之一,“我们的外交政策应该遵循东盟方式,而不是美国方式”。

  从现实来看,菲政府存在严重的战略误判,以为“有美国当靠山”是块宝,殊不知自身只是美国“靠山局”里的一颗棋。2023年以来,美国加大推进所谓“印太战略”,将与中国有南海争端的菲律宾拉入“棋局”中,并在外交、情报、舆论等方面给予所谓“支援”,让菲律宾幻想可以依靠美国捞取安全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收益。

  但美国真靠得住吗?菲律宾从美国得到的,究竟是“甜枣”还是“毒丸”?

  从7月底宣布对菲提供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到刚刚宣布出资800万美元帮助升级菲海岸警卫队,表面上看,美国对菲也有一定金钱支持,但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很可能是口惠而实不至的策略。比如附加种种限制条件、要求菲律宾支付相关培训费用等,说白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支出,最后得利的还是美国。这一点在美国对乌克兰援助中已经得到验证。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声称,“对乌军援款项大部分都会回到美国,并为美国创造大量就业”。

  实际上,美国靠投入援助资金和制造战争风险牟利、用廉价成本换取巨额收益,早就不是秘密。2023年美国对外军售金额达到创纪录的2380亿美元,背后正是这套模式在运行。然而它给相关国家带来的是冲突动乱、分裂对抗。如今,美国故伎重施,通过给菲律宾一点甜头,将其更深地拖入南海冲突中、更紧地绑在美国战车上,为美式霸权冲锋陷阵、甘当炮灰。

  如果菲政府一味盲从,不仅会令菲丧失独立自由,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也会激发国内矛盾、造成社会撕裂。“引狼入室”的反噬效应已经显现,菲方该悬崖勒马了!

  (国际锐评评论员)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春日添新绿

  • 辽宁朝阳:调查红山文化遗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首选项”。
2025-03-12 09:5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之下,找准产业发展需求的“钉子”,砸实科技成果转化的“锤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2025-03-12 09:58
代表委员之声——创新引领推动未来产业
2025-03-12 09:53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2025-03-11 09:0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11 04:55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体现的正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
2025-03-11 05:00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0 05:05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2025-03-10 05:2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3-10 05:05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