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秉持真实亲诚理念 加强中非友好合作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秉持真实亲诚理念 加强中非友好合作

来源:人民日报2024-09-04 08:42

  9月2日,中外媒体记者参加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闻中心首场吹风会。本报记者 张博岚摄

  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闻中心,来自阿尔及利亚的记者体验北京传统风筝制作。本报记者 王新萍摄

  4月26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塔那那利佛大学理工学院学生在鲁班工坊操作设备。西塔卡·拉乔纳里松摄(新华社发)

  8月14日,在卢旺达南方省胡耶区的中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国水稻专家指导当地稻农进行秧苗移栽。新华社记者 韩 旭摄

  国家会议中心外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主题雕塑。本报记者 孟祥麟摄

  金秋时节,北京再迎盛会。长安街沿线,“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美好蓝图”等一组组创意陈设寓意着中非友好薪火相传,共同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环路两侧,“中非共命运合作启新程”“携手同行 共创未来”等峰会主题宣传道旗迎风飘扬;国家会议中心里,各国记者围绕中非合作成果与前景进行采访和报道。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和非洲国家彼此的支持和帮助是真诚的,是真实亲诚的友好兄弟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新形势下我们应该联手创造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中方同非洲朋友一道,从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团结合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推动中非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擘画新时代中非合作新蓝图。

  真挚情谊——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从来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中方积极支持赤道几内亚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也始终记得贵国向汶川地震灾区人民雪中送炭、在云南省金平县捐资建设希望小学的善举。”

  今年5月28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举行会谈。一番暖心的开场白,让人们忆起真情往事。

  已是第十一次访华的奥比昂总统深情地对习近平主席说,中国是伟大的东方国家,是赤道几内亚的好兄弟和可靠战略伙伴。中国同赤几的合作始终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从不强加于人。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和赤几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是中国同非洲国家真诚友好、携手发展的生动写照。

  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累计向40多个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2.5万人次,在非洲援建了130多家医院和诊所,与46家非洲医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坦赞铁路连接非洲腹地与印度洋,被誉为中非友谊的丰碑,如今仍在持续推动赞比亚和坦桑尼亚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两国民众;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项下,中国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向津巴布韦、索马里等30多个国家实施50多个粮食援助项目……

  历经岁月洗礼,方显真挚坚韧。中国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的正义立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也坚定支持非洲国家自主解决本地区问题。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从来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坦桑尼亚尼雷尔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约瑟夫·瓦里奥巴·布提库一直积极投身坦中友好交往。他表示,非洲在与中国合作时感受到平等、尊重,非中是彼此真正的伙伴。

  务实合作——

  “中国在非洲的努力方向,正是非洲人民的所想所盼”

  “我代表几内亚比绍政府向你们授予‘合作与发展荣誉证书’。中水渔业与我们开展的渔业合作是几比与中国经贸合作的典范,值得几比政府的所有合作伙伴学习。”今年3月30日,几内亚比绍总理德巴罗斯将一份特别的证书递至中水渔业驻几内亚比绍代表处代表手中。成立于1985年的中水渔业驻几内亚比绍代表处,是中国远洋渔业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为推动两国渔业合作、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非关系最大的“义”,就是用中国发展助力非洲的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利比亚总统委员会副主席库尼说:“中国在非洲的努力方向,正是非洲人民的所想所盼。”

  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企业在非洲参与新建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通信骨干网约15万公里;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带动相关地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非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中方参与投资的合作园区带动非洲国家制造业发展,加速当地工业化进程……

  “中国助力非洲国家实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大关键领域”“非中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将助推非洲农业变革,切实惠及非洲民生”“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坦桑尼亚乃至整个非洲地区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非中合作将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就”……非洲各界人士称赞中非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友好互信——

  “共同努力,让全世界了解中国和非洲的友好故事”

  今年7月,上海博物馆。汇集788件古埃及不同时期珍贵文物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正式开幕,首月接待观众总数超31万人次。这是中非持续开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缩影。

  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深入发展,中非人民越走越近,中非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文化、媒体、科技、智库和青年妇女交流全面深化,为中非友好事业不断注入新活力。

  8月27日,习近平主席复信非洲50国学者,鼓励他们继续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提供智力支持。南非前资深外交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名誉教授格罗布勒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为加强非中学术合作指明了方向,激励学者们为非中关系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中非关系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非有志青年共同接续奋斗。17个鲁班工坊已在非洲建成,为非洲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中非共同实施头雁计划等,许多非洲青年选择来华留学深造。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格万加表示,非中文明对和谐共存、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反对霸权等价值观的共同推崇,是双方友谊的牢固基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加纳办事处代表埃德蒙德·穆卡拉长期致力于推动非中人文交流,他表示,相信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进一步推进非中人文交流,助力非中关系迈上新台阶。“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让全世界了解中国和非洲的友好故事、共同发展的故事、人文交流的故事。”

  真诚伙伴——

  “中国正携手‘全球南方’共同发展”

  今年3月,在坦桑尼亚举行的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上,中非50国智库学者联合发表了“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这一共识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发出了“全球南方”的共同心声。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追求。在坦桑尼亚尼雷尔领导力学院院长奇日加看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探索发展振兴之路,“中国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塞拉利昂总统比奥高度赞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民族复兴,认为中国经验为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

  近年来,中国不断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提高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在中国推动下发布《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2021年,中非共同发起“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2022年,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期间,安理会首份关于非洲能力建设问题的成果文件出炉;2023年,中方宣布发起“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实施“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和“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涵盖非洲实现现代化迫切需要的领域……

  “中国正携手‘全球南方’共同发展。”布提库表示,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坚持从非洲人民的福祉和需求出发,用实际行动支持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全球南方”伙伴实现发展振兴。

  中国致力于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以中国发展带动非洲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非洲现代化。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始终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非洲国家相互支持和友好合作,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本报记者 俞懿春 沈小晓 本报记者黄炜鑫、陈尚文参与采写)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