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特稿|一个塔吉克斯坦家族四代的中国情缘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特稿|一个塔吉克斯坦家族四代的中国情缘

来源:新华社2024-07-05 16:05

  新华社杜尚别7月5日电特稿|一个塔吉克斯坦家族四代的中国情缘

  新华社记者刘恺 江宥林 丁得启

  “从我的父亲到我的孙子,我们家族已经有四代人在接力书写与中国相关的故事。”76岁的塔吉克斯坦对外友好与文化交流协会(以下称塔吉克斯坦对外友协)原副主席穆沙拉法·沙里波娃对记者说。

  老人至今清晰地记得,10年前,习近平主席对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在塔媒体上发表题为《让中塔友好像雄鹰展翅》的署名文章,并在文中强调“中塔两国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她看来,自己家族的中国情缘是塔中两国人民传统友好的一个缩影。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主席再次来访,让我非常激动,仿佛迎接自己的亲人回家。”沙里波娃说。

  父亲种下友谊的种子

  在沙里波娃家中,有两件珍藏了66年的中国礼物,被她视为寄托着中国情缘的“传家宝”。

  “你看,60多年过去了,这幅画一点没褪色,还是那么鲜艳亮丽!”沙里波娃拿出一幅精心装裱过的旧时画作对记者说。

  在用稻秆编成的画板中央,一位身着古装的女子右手托着一个黄布包裹,左手上举,袖子下垂过肩,英姿勃发。画的左上角写有“穆桂英挂帅”五个字。

  上世纪50年代,沙里波娃的父亲瓦希德·沙里波夫在塔吉克斯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门任职,接待来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时,获赠这幅画和一本中国艺术家美术作品选集。

  1960年,沙里波娃小学四年级毕业时,父亲将这本美术作品选集当作礼物送给她,并写下祝福的话。“在塔吉克斯坦,这相当于小学毕业升入中学,是一个人生的里程碑。”她说,“这份礼物预示了我此后与中国密不可分的命运。”

  岁月如梭,沙里波娃至今记得父亲的教诲——“中国是我们的伟大邻居,我们的未来将和这个伟大的国家紧密相连”。

  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中方教师王惠娟,因工作与沙里波娃结识多年。她说,沙里波娃将这两件来自中国的礼物视若珍宝。“《穆桂英挂帅》画作曾因为年代久远,画板上的很多线断了,沙里波娃女士当时非常着急。”

  在中国友人帮助下,画作得以修复。沙里波娃拿到修复后的画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父亲的遗物承载着关于中国的宝贵记忆”。

  沙里波娃告诉记者,这两件中共代表团赠送的礼物,是父亲与中国交往交流的见证,也在她的心田种下对华友好的种子。“如果说父亲像一座灯塔,指引整个家族接力传承对华友好事业,那么我就是一条小船,多年来行驶在塔中民间外交的大海中。”

  “中国于我意义重大”

  2003年,塔吉克斯坦对外友协创办《友谊》杂志,沙里波娃担任主编。“中国始终是这本杂志的重要主题之一。” 她说。

  2014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对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友谊》杂志推出中国专刊。“专刊推出后,我们的杂志更受欢迎了!” 沙里波娃说。中塔建交25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个个重要节点上,《友谊》杂志多次推出中国主题专刊。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对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信峰会前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塔吉克文版首发式暨中塔治国理政研讨会在杜尚别举行。沙里波娃在研讨会上说,这将帮助塔吉克斯坦人民更好地了解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政理念,了解今日中国和中国发展模式。

  她说,多年来,自己始终密切关注着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和重大倡议,并持之以恒地通过《友谊》杂志介绍给广大塔吉克斯坦读者。“非常期待在习近平主席此次来访中,再度聆听关于中国发展的最新讯息。”

  近30年来,沙里波娃多次到访中国,赴高校访问、参加合作论坛,“这些活动内容丰富,令人难忘,是我们交流信息、结交朋友、拓展业务的好平台”。

  每次去孔子学院参加活动,沙里波娃都会向学生们讲述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民的友善,鼓励孩子们学好中文、有机会去中国看一看。

  “我同许多中国人成为好朋友,我们会时常联络,问候彼此。”她说,“这是一种心灵和精神上的亲近,也是民间外交结出的硕果。对我来说,‘中国’这两个字意义非常重大!”

  “让深厚情谊代代传承”

  沙里波娃告诉记者,她的儿子阿齐兹在一家物流公司上班,经常与中国企业合作;她的外孙苏尔通很喜欢同他的中国朋友畅谈两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两国因古丝绸之路结下的情缘;她弟弟的孙女尼索在大学读中文专业,痴迷中国文化,爱唱中文歌曲。

  32岁的苏尔通告诉记者,沙里波娃常常给他们讲述她与中国的故事,“关于中国的话题离我很近,我就生活在充满中国元素的环境中”。

  “这是中国研发的仿生机器人,可以像我们一样接受采访。”沙里波娃指着《友谊》杂志上的插图,向14岁的孙子阿米德介绍。阿米德是一个科技迷,特别关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新技术。

  今年9月,沙里波娃打算把阿米德送到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学中文。“中国技术的进步令我惊叹。”阿米德说,他希望将来能去中国高校读理工专业,家族的中国情缘“更加坚定了我去中国发展的心愿”。(参与记者:周天翮、曹阳、关建武、彭培根、陈畅、蒋国鹏)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访北京怀柔琉璃庙镇救援一线

  • 浙江舟山:做好台风过境后防范应对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基因组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