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破圈了】北极有“约”:未识干戈百年后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破圈了】北极有“约”:未识干戈百年后

来源:光明网2024-07-03 15:30

  【破圈了】

  从太空看地球,宁静而美丽。从北极看世界,就明显没有这般超然了。

  比如北冰洋上的斯瓦尔巴群岛,虽已是“北极熊比人还多”的极地,却难以摆脱地缘政治的影响。斯瓦尔巴群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谁控制了它,谁就控制了从北大西洋进出北极的通道。

【破圈了】北极有“约”:未识干戈百年后

  在俄乌冲突的阴影下,斯瓦尔巴群岛也面临更多的争斗。最近,挪威政府就向议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群岛管理的新报告,矛头所指不言而喻。

  历史与现实纠缠,事情没那么简单。

  北极冷岛

  斯瓦尔巴,挪威语中意思就是寒冷的海岸。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极圈内、距离北极点1750公里,与挪威本土和北极点处于一条直线上,面积6.1万平方公里,居民3000人左右,多集中在首府朗伊尔城。这里是最接近北极的可居住地区之一。

【破圈了】北极有“约”:未识干戈百年后

这是在斯瓦尔巴群岛拍摄的煤矿遗迹。

  斯瓦尔巴群岛早在12世纪就被发现了,但几百年里鲜有人问津。1596年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在试图寻找通过东北航道通往中国的路线时,重新发现了这些岛屿,自此这里的人类活动日益增多。17世纪,捕鲸曾是该群岛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18世纪则以狩猎和科学考察为主。在20世纪,采矿业成为群岛的主要经济活动。自1990年以来,旅游业逐渐成为挪威和俄罗斯在群岛定居点的重要营生,冰川、北极熊和历史遗迹等是游客们的兴趣所在。

  在“无主”状态持续数百年之后,1920年《斯瓦尔巴条约》确定群岛主权归属挪威。二战后,斯瓦尔巴群岛经历了显著变化,随着经济活动向可持续实践的转变,矿业由盛转衰。冷战时期,斯瓦尔巴的战略重要性凸显,也曾引起全球大国的军事关注。

  不过,《斯瓦尔巴条约》经受住了历史考验,群岛保持了非军事化状态,并且鼓励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这促成了多个国际研究站的建立,增强了斯瓦尔巴作为北极研究和环境监测中心的特殊地位。目前,群岛上除了中国的黄河站,还有挪威、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美国等国家的十几个野外观测和考察站。

【破圈了】北极有“约”:未识干戈百年后

中国科考队员6月在斯瓦尔巴群岛采样。

  斯瓦尔巴群岛是全球纬度最高的常年科学研究站所在地。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挪威政府还在这里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植物种子库,储藏着地球上129万种种子的样本,以防环境变化或者发生物种灭绝,确保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北洋遗约

  20世纪初,群岛上发现了煤炭,此后俄罗斯和挪威开始上岛开采,其他周边国家也垂涎于群岛的资源。多个国家博弈不断,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

【破圈了】北极有“约”:未识干戈百年后

巴黎和会现场。

  直到1919年巴黎和会,群岛的归属才开启最终解决进程。参加和会的各国专门拿出时间讨论了群岛的主权问题,当时的英国、丹麦、挪威、荷兰都想将该岛据为己有,欧陆大国法国也心有不甘,谋求分一杯羹。

  彼时一战刚刚打完,各国都不愿意再次兵戈相向,一个“共同治理”的方案应运而生,主张斯瓦尔巴群岛对全部协议国开放,但是不能在岛上部署军队和军事设施,大家共同开发岛上的资源,平等地在岛上进行活动。1920年,18个国家签署《斯瓦尔巴条约》,承认群岛归挪威管辖,而其他国家在岛上有从事贸易、通商、研究和开发的权利。到1925年,又有33个国家签署了协议,其中也包括中国。

【破圈了】北极有“约”:未识干戈百年后

1919年,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

  1919年巴黎和会,是北洋政府代表中国参加。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交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随后爆发。一个多月后和约签署时,顾维钧等中国代表选择拒绝出席签约仪式。这是一段辛酸悲愤的往事。

  对于斯瓦尔巴群岛,北洋政府一开始并无兴趣。但1920年就签署了《斯瓦尔巴条约》的法国为增强自身话语权,一心想拉更多国家加入。1925年,在法国政府的不断催促下,经历数次军阀混战后重新上台的段祺瑞才确认条约内容并签署加入。而此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一条约很快就被国人遗忘。虽然经历了签约史实的湮没与再发现的曲折过程,但1925年的这次“无心插柳”,最终成为此后中国加入北极研究的国际法依据之一。

  北约焦虑

  《斯瓦尔巴条约》已历经百年,如今的相关争论又让人想起巴黎和会时的激烈博弈。一些西方学者表示,尽管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波兰、波罗的海国家或芬兰可能成为俄罗斯挑战北约的下一个目标,但可能性更大的目标是斯瓦尔巴群岛。

【破圈了】北极有“约”:未识干戈百年后

6月拍摄的斯瓦尔巴群岛冰川。

  挪威高等武装部队学院研究员卡伦-安妮·埃根表示,莫斯科最近有关斯瓦尔巴群岛的言论和行动表明,俄罗斯计划对该挪威领土采取行动,将其作为俄北方新战线的核心部分。

  埃根指出,相比过去,俄罗斯官员的相关表述越来越强硬。例如俄副总理尤里·特鲁特涅夫在今年2月将斯瓦尔巴群岛局势与俄乌冲突进行了类比,强调俄罗斯不能在任何现有利益上让步。而在军事方面,埃根认为俄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小规模军演,也有可能是为在该地区开展军事行动做准备。今年5月,俄罗斯就在未告知挪威方面的情况下,在群岛附近的巴伦支海区域动用俄北方舰队开展了搜救演习。

  实际上,埃根的论断并无令人信服的依据,而更多地反映了挪威方面的心态。

  挪威是北约成员国,但根据《斯瓦尔巴条约》的规定,该群岛已解除军事武装。也正是由于该条约强调斯瓦尔巴群岛的中立性,北约内部仍然存在严重分歧,即如果俄罗斯采取行动,北约所有成员国是否都愿意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款,将此视为对全体北约成员国的攻击。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此前一再重申,“对斯瓦尔巴群岛的任何攻击都将被视为对整个北约的攻击,从而引发第5条款反应”。然而,斯托尔滕贝格是挪威人,他的话似乎更多地反映了奥斯陆的希望,而不是所有北约国家的立场。

  尽管局势紧张,一些俄罗斯企业仍在考虑组织游客前往斯瓦尔巴群岛旅游。根据1920年的条约,各国前往斯瓦尔巴群岛旅游的游客并不需要签证。

【破圈了】北极有“约”:未识干戈百年后

6月拍摄的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伊尔城。

  在政府层面,俄罗斯似乎也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群岛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几年前,为了纪念《斯瓦尔巴条约》签署100周年,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曾表示希望与挪威政府就岛屿管理问题进行“双边磋商”,但却被挪威政府拒绝。

  5月31日,挪威司法大臣梅尔在朗伊尔城向挪威议会提交报告,提出了加强管控群岛的目标,“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斯瓦尔巴群岛的治理必须继续保持可预测性并保持稳定。我们希望加强国家控制并支持挪威在该群岛的存在。”报告公布了多项措施,包括赋予国家更大的权力。挪威政府还计划通过限制群岛上的人类活动范围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芬兰学者斯特皮恩表示,挪威还在该地区推行了语言政策,“许多以前用英语提供的服务现在只能用挪威语提供,尽管那里的大多数交流都是用英语进行的”。

  北冥有邻

  长期以来,俄罗斯被视为斯瓦尔巴群岛和北极历史探索的绝对先驱。17世纪,俄罗斯波莫尔人冒险进入北极寻找海象、海豹和其他宝贵资源。波莫尔人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季节性狩猎营地,留下了他们存在过的考古证据,例如狩猎工具和简单的住所。

  斯瓦尔巴群岛最著名的俄罗斯定居点是巴伦支堡,以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的名字命名,这里最初是一座采矿小镇,如今成为该群岛的第二大定居点。该镇是苏联时代建筑和规划的生动典范,拥有特色建筑和纪念碑。尽管煤炭行业衰落,但巴伦支堡仍然有人居住。这座小镇现已成为一个文化前哨,展示了俄罗斯人在北极的传统和生活方式。

  斯瓦尔巴群岛居民认为,岛上挪威和俄罗斯定居点的关系历来良好,即使在冷战期间也是如此。但这种情况在2022年发生了变化,当时巴伦支堡和朗伊尔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商业联系被切断。

  俄罗斯的科学研究活动也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从冰川学、地质学到气候科学和生物学等广泛研究领域都作出了贡献。据悉,俄罗斯计划在群岛为国际合作伙伴建造一座科学综合体,并邀请合作伙伴加入在皮拉米登建造的新科学中心,以期为这个已经人口稀少的小镇带来更多人流。

  然而,随着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不断加码对俄制裁,挪威政府对俄戒心明显增强,表示“需要对斯瓦尔巴群岛进行明确而有力的研究管理”,并将为此建立“斯瓦尔巴科学办公室”。

  很多学者担心,限制科学交流的政策取向会影响北极圈研究。尽管不同于南极,斯瓦尔巴群岛是挪威的领土,但是长期以来各国在此持续开展极地研究的活动应该得到保证。

  也有当地居民指出,几个世纪以来,勘探、商业利益和科学研究之间的相互作用塑造了群岛独特的地位,俄罗斯对斯瓦尔巴群岛历史和文化的贡献是该群岛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明了北极历史的多样性和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联。

  在大连海事大学教授马明飞看来,俄罗斯和挪威政府在斯瓦尔巴群岛问题上各有侧重和考量。俄罗斯凭借其历史和科研贡献在群岛上占据重要地位,而挪威作为主权国承担着管理和规划的重任。两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无疑将影响斯瓦尔巴群岛的未来发展。他认为,面对当前地缘冲突和国际形势变化,各方更须保持冷静与克制,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就科学研究而言,不应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而应使其成为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文/光明日报记者 邓宇飞

  图片/新华社、网络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阿根廷总统米莱

  • 在高原高处追寻星辰大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可满足海洋、减灾、气象等多个行业的业务需求。
2024-11-15 03:20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2024-11-15 03:20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