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东西问|洪玉华:菲华文化如何丰富菲律宾多元文化景观?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东西问|洪玉华:菲华文化如何丰富菲律宾多元文化景观?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6-30 17:07

  中新社马尼拉6月29日电 题:菲华文化如何丰富菲律宾多元文化景观?

  ——专访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创会会长洪玉华

  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一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华侨华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菲律宾开展贸易,并最终留在这里。他们秉持文化包容和开放的态度,积极适应并融入当地社会,中西文明由此在这里碰撞、互鉴,对菲律宾本地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近日,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创会会长洪玉华(Teresita Ang See)在马尼拉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菲律宾文化如何与中华文化交流融合,并最终形成独特的菲华文化。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定义菲华文化?菲律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洪玉华:菲华文化是菲律宾文化与中华文化历经数个世纪交流融合,而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是菲律宾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早在西班牙殖民者抵达菲律宾之前,华人就已经在此扎根,并对菲律宾的语言、饮食和宗教等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在语言上,菲律宾他加禄语里融入了许多源自中国的闽南话词汇。例如,在他加禄语中,“bimpo”(毛巾)一词即源自闽南话的“面布”;“susi”(钥匙)的发音与闽南话的“锁匙”相似;而“taho”(豆花)、“toge”(豆芽)和“petsay”(白菜)等词汇也同样显示出两种文化的交流互鉴。

  饮食方面,菲律宾人将中餐融入本地口味,并逐步实现本土化。例如,“pancit”(炒面)这一菜肴明显受到中式炒面影响。菲律宾各地根据地区特色创造出各式各样的“pancit”,如马拉邦炒面等。此外,来自中国福建的春卷也经过菲律宾人的改良,变为既有中式特色又融合菲式风味的鲜春卷和炸春卷等。

  宗教层面,主要体现在菲律宾基督教与中国佛教和民间信俗的融合。一些菲律宾人会在观音像前焚香,并将其称作“观音玛利亚”。在八打雁省,一尊神像可能因同时被视为圣母玛利亚、“观音玛利亚”和妈祖,而受到不同信众群体祭拜,这种融合现象在整个东南亚都是非常独特的。

   东西问|洪玉华:菲华文化如何丰富菲律宾多元文化景观?

菲律宾菲华历史博物馆内展示的早期华人移民的生活景象。张兴龙 摄

   中新社记者:这种融合给菲律宾社会带来何种影响?

   洪玉华:菲华群体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层面,华人还带来重要的技术革新,极大地便利了菲律宾人的生产生活。早期的华人移民教会了菲律宾人如何使用水牛耕作,至今,菲律宾人仍然使用“lithaw”这一词来称呼耕地工具,这实际上源自闽南话中的“犁头”。此外,菲律宾早期的印刷技术和制糖技术也都是由华人引入。

  华人的存在为菲律宾本地文化注入丰富色彩,同时菲律宾文化也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华人的思维方式。在对待菲华文化的认识上,我们不需要刻意区分其来源是中国还是菲律宾,因为这些元素已经合而为一。更深层次上,菲律宾文化和中华文化在许多基本价值观上也有所共鸣,比如互帮互助、尊老爱幼以及勤劳奋斗等。这些价值观不仅在华人社会受到推崇,同样也为菲律宾社会和家庭所重视。

东西问|洪玉华:菲华文化如何丰富菲律宾多元文化景观?

菲律宾菲华历史博物馆内展示的早期华人移民的生活景象。张兴龙 摄

   中新社记者:当前,菲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应如何应对?

   洪玉华: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许多菲华家庭越发重视让孩子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尽管如此,华社依然面临着年轻一代可能丧失华人特质的危机。

  菲华社区中约90%的人来自福建闽南地区。闽南话是菲华社会的通用语言,有着广泛的使用基础,但普通话的使用环境却相对较弱。语言是连接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纽带。如果失去中文这门语言或使用这门语言的能力,保持文化传统将会变得非常困难。

  不仅如此,菲华传统文化习俗正面临一定挑战。尽管菲华青年在结婚时仍然遵循中国的传统民间习俗,如查询吉日吉时等,但他们的婚礼大多依照西方传统进行,例如在教堂举行、新娘穿戴婚纱和面纱等。这种文化融合虽然彰显出菲华文化的独特性,但同时也揭示了保护华人传统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华社需要在教育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激励、引导菲华年轻一代继承并发扬那些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习俗。

东西问|洪玉华:菲华文化如何丰富菲律宾多元文化景观?

2023年6月,第二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菲律宾赛区决赛在邦板牙省安赫莱斯市举行。张兴龙 摄

   中新社记者:作为挖掘保护华裔历史、促进中菲文化交流的重要华社团体,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在促进两种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洪玉华: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自1987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促进菲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988年,联合会开始出版刊物《桥》。该刊物采用英语和他加禄语双语出版,每两周发行一次,从菲华社区的历史文化入手,打造两种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此外,联合会还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华裔历史与文化方面的学术研究,迄今为止已出版60本用中文、英文和他加禄语编写的书籍;创立菲华历史博物馆,通过展示华人先辈在菲律宾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让菲华年轻一代乃至所有菲律宾人深入了解华人的起源、他们所经历的苦难以及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牺牲。这些努力在深化对华裔文化认知与尊重的同时,也有助于强化菲中之间的文化纽带。

东西问|洪玉华:菲华文化如何丰富菲律宾多元文化景观?

菲律宾菲华历史博物馆内展示的中菲贸易帆船模型。张兴龙 摄

   中新社记者:菲华文化如何在菲律宾多元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洪玉华:菲律宾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典型社会。日常生活中,许多菲律宾人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其实都深受华人文化影响,并已融入菲律宾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菲律宾的传统服装“巴隆他加禄”就受到早期中华服饰的影响;炒面、春卷、烧卖等中华美食现在也成为菲律宾节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华人文化已经深植于菲律宾文化之中,使得菲华文化在菲律宾多元文化中始终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完)

   受访者简介:

   东西问|洪玉华:菲华文化如何丰富菲律宾多元文化景观?

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创会会长洪玉华。张兴龙 摄

  洪玉华(Teresita Ang See),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创会会长,长期从事菲华历史和文化等研究,曾获首届“中菲相知奖”重要贡献奖,著有《菲律宾的华人:问题与观点(1至5卷)》等。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三届链博会迎来公众开放日

  • “和平颂”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