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国不再擅长“让别人做他本来不会做的事情”
首页> 国际频道> 外媒聚焦 > 正文

美国不再擅长“让别人做他本来不会做的事情”

来源:参考消息2024-01-18 17:45

  参考消息网1月17日报道 彭博新闻社网站1月14日刊登题为《美国长期以来的力量来源已经变弱》的文章,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亚尔·弗格森。全文编译如下:

  就在去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之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在《外交》双月刊上发表文章,将现代“美国力量的来源”定义为以下几个因素:“拜登经济学”(对国内创新和工业加大投资)、重塑联盟(“一个自我强化的合作网格”)、改革世界银行甚至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机构,以及对俄罗斯、伊朗和中国等国家进行经济和技术遏制(而非直接的军事对抗)。这个论点很优雅,但很快就被以色列发生的事件所推翻,导致沙利文不得不匆忙改写。

  残酷的现实是,美国不再擅长“让别人做他本来不会做的事情”。现在谁还会想起在2021年被仓促交给塔利班的阿富汗?由于华盛顿的经济支援日渐减少,仍在与俄罗斯对峙的乌克兰正在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在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所谓的反恐战争期间,美国不仅积累了财富,还开发了一系列将国家财富转化为影响力的手段和工具。这是美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关键。不幸的是,近年来,美国通过许多方式破坏了其力量的来源。其中有七种方式尤为突出。

  一、移民

  通过吸引全球人才,美国拥有一种几乎独一无二的力量来源。超过一半的独角兽公司(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私有初创公司)是由移民创立或共同创立的。

  然而,近年来,从合法移民向非法移民的转变降低了进口“人力资本”的质量,从而削弱了这一力量来源。非法移民暴增现象在2023年达到顶峰,当年从美国南部边境涌入的移民数量甚至可能超过了本土人口的自然增长。

  二、法治

  是什么让美国对外国劳动力和资本如此具有吸引力?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幸的是,近年来,美国的法治情况在多个方面出现了恶化,在“世界正义工程”组织的法治排名中,美国已跌至全球第26位。

  三、教育

  在19世纪,美国拥有领先全球的中等教育;在20世纪,美国拥有最好的高等教育。但看看最新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结果,如今的美国青少年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甚至落后于爱沙尼亚和爱尔兰。

  四、公共卫生

  在20世纪,美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吃得更好,寿命更长。这种情况显然也已不复存在。美国军方现在越来越难招募到身强力壮的新兵,因为肥胖、成瘾和其他后天疾病愈发普遍。有参军资格——身体健康且没有犯罪记录——的美国年轻人不足四分之一。

  五、创新

  经济实力最重要的来源是技术领先,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都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但“第二次冷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高超音速导弹以及信息战等关键领域对美国构成了严重挑战。

  六、财政挥霍

  20多年来,联邦政府一直在执行不可持续的财政政策,过度支出和低效的税收导致赤字成为常态,即使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联邦债务迅速上升,与GDP之比超过100%。作为美元的发行国,美国享有某种特权,但这种特权依赖于我们的战略主导地位。如果美国输掉一场大战,美元和美国国债收益率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七、软实力

  软实力可能比其他特质更难量化,但其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得到实际或潜在盟友的积极看法对于美国是有益的;其次,美国实力应被美国公民视为合理的。前者似乎没有太大变化,后者则更容易受到美国年轻人态度转变的影响。在发生大规模冲突的情况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被号召参加战斗的总是年轻人。

  所谓“自由世界的领袖”这句话在美国选举年仍然时有出现。在20世纪,这无疑是力量的源泉之一,因为美国对两次世界大战等战争的干预得到了广泛的公众支持。然而,自越南战争以来,选民对长期冲突逐渐失去耐心,这对美国的实力产生了负面作用。

  在看到美国弱点的所有来源后,我们身处何处?

  一个合理的假设是,如今的美国的处境就像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大英帝国,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选民和精英不愿再承担威慑的成本。这增加了对抗的可能性(就像1914年和1939年的英国),这种对抗的代价将比威慑高得多。即使在对抗中获胜,国家实力也会严重受损。(编译/熊文苑)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