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非洲共建“一带一路” 这些中企的惠民“支线任务”同样引人称道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在非洲共建“一带一路” 这些中企的惠民“支线任务”同样引人称道

来源:新华社2023-10-14 16:27

  新华社内罗毕10月13日电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落实修路、架桥、盖楼、建厂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主线任务”,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完成“小而美、惠民生”的“支线任务”,回馈当地社会,助力提升非洲人民福祉,受到广泛好评。

  抢险救灾 翻新校园

  今年5月,加纳首都阿克拉遭遇持续暴雨。当地渔港社区詹姆斯敦的圣托马斯小学被洪水侵袭,全部教学活动中断。在校生家长多在当地从事传统渔业,生活贫困。教育是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重要希望。

  得知此事后,中国援建加纳渔港综合设施项目部投入大量人力“抢救”这所受灾小学。来自中国铁建港航局的施工团队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为学校清淤排污,修建排水管道、院墙并修整操场,使整个校园焕然一新。

  “洪水过后,学校一片狼藉。如今,在中国建设者们的帮助下,孩子们可以在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学习。作为本地员工,我们非常感动和感激!”加纳工程师马维斯·阿洛泰说。

  “让当地人喝上放心水”

  坦桑尼亚中央线标轨铁路第五标段项目由中国土木东非有限公司承建,连接坦北部的姆万扎和中西部的伊萨卡。该项目沿线遍布村庄,“吃水难”长期困扰村民。

  项目部三工区布昆巴营地位于干旱地区,附近的布昆巴村没有水井。雨季时,村民收集雨水,待沉淀后饮用;旱季时,村民不得不到几十公里外的干涸河床挖坑找水,有时候需要守一天才能舀到两桶水。缺乏清洁用水增加了村民感染霍乱的风险。

  “让当地人喝上放心水”,成了这家中企关心的事情。由于项目所在地靠近维多利亚湖,打井时经常出现岩层塌落,中企员工克服困难,前后打了约20口水井,并在沿线村庄的道路边设置接水点。

  “现在,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喝上干净的饮用水,免费还不限量。”布昆巴村村民本杰明·姆索卢瓦激动地说。

  建妇产楼 守护生命

  肯尼亚南部马库埃尼郡的卡图伦比卫生中心,有一座分外醒目的妇产楼,鹅黄色的房檐搭配天蓝色门窗,别致而温馨。

  这座妇产楼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肯尼亚斯瓦克大坝项目部修建,于2021年投入使用,为周边十几个村镇提供妇产服务。斯瓦克大坝工程属于斯瓦克多用途水利开发项目一期工程。

  斯瓦克多用途水利开发项目是肯尼亚当前单体在建最大的集大坝、供水、灌溉、发电于一体的综合水利枢纽项目。

  妇产楼的待诊厅旁,玛丽·姆威卡利正温柔地唱着摇篮曲,哄着出生不久的儿子米卡尔。“米卡尔是我的第二个孩子, 老大已经十岁了。第一次怀孕时,我得去40公里外的(马库埃尼郡首府)沃特镇医院就诊。但现在这里有了妇产楼,环境好、设施全、服务周到,大家都慕名而来!”

  该卫生中心已经为上百名女性提供妇产服务。卫生中心妇产科护士长默茜·穆萨乌很是欣慰:“自从这个妇产楼建成后,减少孕妇在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安全成了我们的目标。功能完善的产房,配合产前、产中和产后各阶段的护理,可以挽救很多当地妇女和新生儿的生命。”

  保护生物多样性

  纳米比亚中西部的纳米布沙漠中,一片投资规模约50亿美元的建筑群显得格外宏伟壮观。中国在非洲最大单体实业投资项目之一、由中广核铀业斯科有限公司(斯科)经营的湖山铀矿坐落其间。

  2013年,斯科公司正准备开始在纳米比亚大展拳脚之际,却意外在探矿区域内发现5万多株纳米比亚国花——千年兰。千年兰生长在纳米比亚沙漠中,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同期被发现的还有其他七种植物和九种动物。如何保护动植物系统完整性,成为斯科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在非洲共建“一带一路” 这些中企的惠民“支线任务”同样引人称道

  2022年1月16日,在纳米比亚的纳米布-诺克卢福国家公园,游客走在盐沼地中。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为此,斯科联合纳米比亚国家公园管理局、花卉协会和专业研究机构,制定了全面的监测和管理计划。斯科研究优化项目设计线路,还组织员工用石头、木棒和铁丝网设置护栏,形成保护屏障。此外,企业每年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并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海洋日等特殊日子开展相关活动。

  纳米比亚环境、林业与旅游部长波汉巴·希费塔说,中国公司不仅助力纳米比亚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

  这样的“支线任务”,在非洲其他国家还有很多——

  ——人才培养。“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从2010年开始,正太集团响应博茨瓦纳政府号召,积极为当地员工提供技能培训。目前公司每年培训员工超过500人,每个员工培训时间10小时以上,涉及砌砖、电焊、水管、机器操作及维修等多个项目。

  ——教育行动。龙源南非公司高度重视当地教育事业,制定奖学金计划,资助成绩优秀的大学贫困新生上大学,并提供实习机会;还出资在北开普省德阿镇成立多个儿童早教中心,为属地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教育平台。

  ——公益事业。上海外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定期会在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跳蚤市场举办慈善义卖活动。公司员工为活动专门制作宣传海报、募捐箱,把闲置的衣物、鞋包、书籍等整理打包后在市场上售卖,并将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当地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等。

  ……

在非洲共建“一带一路” 这些中企的惠民“支线任务”同样引人称道

  2023年5月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的火车驾驶员蒋立平(右)与学员霍勒斯从一辆印有“连接国家走向繁荣”标语的蒙内铁路机车旁走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些年,中国在非企业正逐步实现从“走向非洲”到“落户非洲”、再到“扎根非洲”的转变。作为中非合作的重要参与力量,众多中企在生产经营的同时,竭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当地百姓,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与正确义利观。中国在非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正是上述理念的重要体现。”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科斯坦蒂诺斯·贝尔胡特斯法说。(记者:金正、许正、华洪立、黎华玲、李卓群、陈诚、滕军伟、王雷、汪平、吉莉、王子正、郑扬子、史彧、周楚昀;编辑:陈丹、王丰丰、杜逾舸、陈玉芬)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海古村春光美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长期以来,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随着AI技术的突破,气象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提高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水平。2023年,《科学》杂志将“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评为世界科学十大进展,同年我国主导的AI大模型在精细化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这些里程碑既展现了大气科学与AI融合的潜力,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防灾减灾创造了新机遇。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快,公众的期待与担忧越是急剧上升。如何平衡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如何缩小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成为今年论坛上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
2025-03-27 05:1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亮明身份”,不再“真假难辨”?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养老领域,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居家生活,因此智能养老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5-03-27 05:10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