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外华裔青少年北京行:和古今建筑与科技速度Say Hi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海外华裔青少年北京行:和古今建筑与科技速度Say Hi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8-08 20:36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刘洋) “能看到这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感觉非常兴奋和新鲜,期待后面两天的行程!”马来西亚华裔女生罗苡岂告诉记者。

  8月7日,百余名参加中华文明体验之旅——2023海外华裔青少年夏季研学营的孩子走进国家大剧院、首钢园百度Apollo Park和北海公园,感受古今中式建筑和现代科技速度。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墙面有什么不同?”中国国家大剧院内,讲解员指引着孩子们看向音乐厅的墙壁,讲解墙面凹凸不平的纹理对声音漫反射的作用。

  韩国华裔青年金美辰评价音乐厅“很大、很专业”。来自赞比亚的14岁女生陈雅涵已经学习古筝四年了,她告诉记者,音乐厅很豪华,凹凸不平的设计能让观众享受更好的听觉效果,希望有机会登上大剧院的舞台演出。

海外华裔青少年北京行:和古今建筑与科技速度Say Hi

  图为学员们参观大剧院内的音乐厅。 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剧院内,孩子们驻足在《图兰朵》《托斯卡》等歌剧服饰展柜前拍照,在云剧场展区体验VR游戏和影片,参观音乐厅、歌剧院的独特设计。

  活动同时为孩子们安排了一场民乐体验课。青年演奏家们用琵琶、阮、扬琴、古筝、二胡、笛子合奏《茉莉花》《女儿情》《紫竹调》等乐曲。孩子们也被邀请上台,体验国乐之美。

海外华裔青少年北京行:和古今建筑与科技速度Say Hi

  图为研学营学员体验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虽然这些孩子年龄不大,但是持琴竹的手很稳,对乐曲也有自己的理解。”课上,中国煤矿文工团青年扬琴演员易镍泽星和几位学习扬琴的孩子交流指法。易镍泽星说,在交流中,她发现这些来自海外的华裔青少年热衷于练习弹奏中国传统乐曲,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很有帮助。

  结束了国家大剧院的行程后,孩子们来到北京首钢园,在百度Apollo Park内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沿革及其在车辆上的具体应用,体验AI绘画创作。

海外华裔青少年北京行:和古今建筑与科技速度Say Hi

  图为华裔青少年们进入停靠的无人驾驶车辆内部参观。 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我未来想读应用数学,所以非常期待今天有关人工智能的讲解。”来自阿根廷的华裔青年黄家乐说。在听完讲解后,黄家乐也坐进无人驾驶车辆,观察车辆内部装置,向讲解员具体了解车辆构造。

  “我比较关注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问题。”阿根廷籍男生关卓义航告诉记者,他对无人驾驶技术很感兴趣,今天看到无人驾驶车辆很激动。此外,通过今天的讲解,他也了解到信息技术革命对职业更迭的推动,并表示将努力学习技术本领,对未来的就业选择也有了更多思考。

  在活动的最后一站北海公园内,几名来自国内的青少年以白塔为背景,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海外的青少年们打卡拍照、品尝糖人;在园内体验“一步一景一画卷”,观赏舞蹈《雨碎江南》和川剧变脸等。

海外华裔青少年北京行:和古今建筑与科技速度Say Hi

  图为学员们观看传统戏曲。 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沁泉廊顶上的祥云纹好美,图画都很生动。我以前只在书本上看到过,今天终于亲眼看到了。”罗苡岂兴奋地说。

  在今天一天的相处中,不少孩子们结识了新朋友。来自北京的吴爅野和日本华裔张烨晗一起交流游戏和今天的行程。“我们聊得很愉快,也互换了电话号码。”吴爅野说,他对机械学很感兴趣,未来或许将去到日本学习相关专业,很开心能认识来自日本的朋友。

  日本带队老师吴红涛表示,让不同性格和文化背景的小孩子在一起交流互动很有意义,可以帮助双方开阔视野,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锻炼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指导,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侨网、中国华文教育网承办。(完)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天里的“三省赶一集”

  • 河北唐山港:科技赋能智慧港口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