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共同描绘中沙友好的时代画卷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共同描绘中沙友好的时代画卷

来源:人民日报2022-12-08 09:11

加强战略对接、提升合作水平——

共同描绘中沙友好的时代画卷

  位于沙特利雅得的“四方宫”内景。本报记者 颜 欢摄

  沙特麦加—麦地那高铁列车行驶在由中铁十八局承建的K38标段上。中国铁建供图

  中沙延布炼厂项目远景。中沙延布炼厂供图

  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2月7日至10日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萨勒曼国王共同关心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沙特“2030愿景”深入对接,两国能源、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时隔6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必将引领中沙友好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深入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互惠互利,深化能源合作

  清晨,位于沙特西海岸城市延布的中沙延布炼厂内,巨大的储油罐、整齐的输油管道和鳞次栉比的塔架沐浴着朝阳。机器的阵阵轰鸣声中,32岁的侯赛因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认真检查关键阀门、管线和设备的运行状况。

  延布炼厂占地约520万平方米,由中国石化和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合资建设,总投资额超过80亿美元,是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2016年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和萨勒曼国王共同出席中沙延布炼厂投产启动仪式。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沙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沙延布炼厂项目既符合沙特经济优化升级、能源产业升级的国家发展战略,也契合中国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互利合作的发展思路。

  投产以来,延布炼厂运营良好。目前,项目实际加工负荷超过40万桶原油/日的设计能力,产品远销欧洲和亚太地区。今年1至10月,延布炼厂所创利润达到商业运营以来最好水平。中沙双方在项目合作中各取所长、相互配合,延布炼厂在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营管理方面连获国际大奖。“中国企业拥有非常先进的炼油技术和经验,向炼厂派出了高水平的工程师团队,为项目平稳运行及炼油技术与效率的提高作出了贡献。”已经退休的延布炼厂前总裁阿卜杜拉·苏拜亚尔说。

  延布炼厂不仅为沙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回想起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侯赛因感慨良多。2015年,他大学毕业后来到延布炼厂,成为焦化车间的一名工程师。这是沙特引进的首套焦化装置,学习起来难度不小。中方工程师把操作细节倾囊相授,侯赛因也铆足了劲认真学习,工作慢慢开始得心应手。现在,侯赛因已被提拔为主管,和中方工程师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目前,延布炼厂共有1200多名沙特员工,占员工总数的87%。统计显示,自运营以来,延布炼厂为当地直接或间接提供了6000余个工作岗位。项目还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了一批沙特工程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

  中沙延布炼厂助力沙特经济转型升级,惠及当地发展民生,是共建“一带一路”和沙特“2030愿景”深入对接的生动缩影。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沙特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供应国及西亚非洲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中沙双边贸易额2021年达到873.1亿美元,同比增长30.1%。沙特投资大臣法利赫表示,在两国领导人的亲自关心下,沙中经贸合作蓬勃发展,相互投资不断增长,绿色低碳合作潜力加快释放,中国已成为沙特实现“2030愿景”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海水淡化,增进民生福祉

  从沙特西部港口城市吉达一路向北,在湛蓝的大海与金黄的沙漠之间,一座规模巨大的海水淡化厂巍然矗立。红海海水通过淡化厂400余米取水管道进入取水泵房,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转化为淡水后,通过一条条输水管道流入千家万户。

  沙特气候炎热、降水稀少,生活用水异常珍贵,海水脱盐生产出的淡水成为常规水资源的重要补充。今年3月,由中国电建所属山东电建三公司总承包的拉比格项目三期海水项目建成投产。这是中企在海外承建的第一个大型海水淡化项目,项目日产水量60万立方米,每天可向拉比格周边的吉达、麦加等主要城市200多万户居民提供生活用水,成为沙特重要的民生工程。

  “项目建成前,我的家中常常会出现没有生活用水的尴尬局面。”拉比格当地居民阿卜杜拉说,就在几年前,用水短缺还是邻里间常常抱怨的难题,每到夏季用水高峰时期,自来水流量特别小。没水的时候,人们只能到超市购买大桶水。如今,不管什么时候打开水龙头,清澈的水总会汩汩流出,“感谢中国企业让我们不再为水发愁!”

  沙特青年穆罕默德在大学毕业后加入拉比格项目。工作期间,中方团队的真诚与付出让他感动,“中国同事非常负责,每当遇到难题都会成立专题技术小组攻关。”

  项目业主方、沙特水务合作公司总裁哈利德·古莱西感慨:“中国建设者好样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项目仍能够迅速推进,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一流,是沙特水务合作公司在建项目中的标杆。

  随着中沙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民生项目在沙特落地。沙特科研与知识交流中心学者海瑟姆·萨伊德表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重要倡议,体现了中国努力推动世界发展、促进各国互利共赢的决心。“我相信,随着沙中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两国合作将更加精彩纷呈。”

  文明对话,加强交流互鉴

  沙特首都利雅得,沙特国家博物馆庭院内绿树成荫。院内西南角,一座白色的两层建筑静静矗立,因其外形方正而得名“四方宫”。这里见证了中沙友好的一段佳话。

  2016年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萨勒曼国王陪同下参观“四方宫”。“当时我有幸陪同萨勒曼国王一起迎接习近平主席。”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基金会纪念堂和“四方宫”负责人阿卜杜拉·奥泰比仍然清楚记得习近平主席来访时的每一个细节:观看剑舞等沙特民俗表演,品尝阿拉伯咖啡和阿拉伯特色美食,参观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生平纪念馆展厅……奥泰比回忆,习近平主席在参观过程中频频微笑点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2017年3月,萨勒曼国王访华。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萨勒曼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闭幕式。该展览展出了400多件(组)文物珍品,展现了沙特深厚的文化底蕴。习近平主席指出,此次展览是双方推动文化对话、加强文化交流互鉴的一项成果,也是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沙要塑造生动活泼、多元有序、和谐共处的人文交流格局,不断为中沙合作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中沙联合考古、开展中文教育、沙特中国文化周、中沙书法交流文化展……近年来,中沙文化交流稳步推进。

  日前,位于利雅得的沙特智慧宫中文学院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活动正在举行。来自沙特各高校的青年学生和中国文化爱好者共同制作、品尝中国美食,交流对中国文化的体会与感悟。参与活动的中国问题专家阿布杜勒阿齐兹·沙巴尼感慨,越来越多的沙特民众喜爱上中国文化,希望学习中文,了解中国。

  如今,越来越多的沙特学校和社会机构开始教授中文,两国教育部门、高校和相关机构也在教学大纲和教材编纂、师生交流等方面展开积极合作。2020年1月,沙特利雅得省、东部省和麦加省的8所中学启动中文教学。2022年,沙特教育部计划在746所学校增设中文课程,“中文热”在沙特持续升温。

  沙特前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萨利赫·萨格里表示:“文明的交流从语言开始。中国很多学校都开设了阿拉伯语专业,沙特也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两国青年人学好彼此语言,各项交流合作就能更顺畅推进,双方民意基础也将更加厚实,推动沙中各领域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当前,在中沙两国领导人的引领和推动下,中沙关系驶入“快车道”,双方政治互信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已成为相互信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沙将携手合作,继往开来,共同描绘中沙友好的时代画卷,书写互利共赢的崭新篇章。

  (本报记者颜欢、沈小晓、周輖、谢亚宏、任皓宇)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候鸟翔集黄河之滨

  • 河北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春日律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2025-02-28 09:51
2月27日15时08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25-02-28 09:50
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
2025-02-28 09:47
在宇宙中,有一类神秘天体——流浪行星
2025-02-28 09:46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际电工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2025-02-28 09:44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元人民币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2025-02-27 09:15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2025-02-27 09:37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02-27 09:22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2025-02-27 09:18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025-02-27 09:16
26日,全国规模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2025-02-27 09:24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2025-02-26 09:52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2025-02-26 09:51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2025-02-26 04:20
近日,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联合中山大学组成科研团队,发现了高温高压下石墨经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刚石的全新路径,并人工合成出高质量六方金刚石块材料,
2025-02-26 04:20
马家窑文化距今4000年的彩陶罐、红山文化神秘的陶塑人像、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圆斝、山东滕州前掌大西周遗址出土的彩绘漆器……不同材质的文物是如何被修复的,又是如何被考古学者破译出古人留下的种种信息,复原出他们的生活图景?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推出的“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答案就藏在其中。
2025-02-26 04:25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国强指出,沉迷手机不仅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容易引发社交焦虑、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2025-02-25 09:34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2025-02-25 09:32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全方位关照,从而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2025-02-25 09:31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
2025-02-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