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元首外交 | 书写“中泰一家亲”新篇章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元首外交 | 书写“中泰一家亲”新篇章

来源:新华社2022-11-17 13:22

  应泰王国总理巴育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7日至19日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

  这几天的曼谷,从机场到市区街头,再到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场,处处洋溢着迎接贵宾的热烈氛围,泰国各界人士、华侨华人都热切期盼着习主席的到来。

  “中泰一家亲”深入两国人心

  在曼谷乐达纳古信沙拉雅中学的操场上,有一处别具一格的中式建筑,圆形外墙上绘有长城、嫦娥等图案,屋檐下挂着大红灯笼和中国结。

  学校老师素妮萨清晰记得,2011年泰国遭遇特大洪灾,中国立即伸出援手。当年12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访问泰国期间专程到遭受洪灾影响的乐达纳古信沙拉雅中学看望慰问师生。他说,中泰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亲如一家。在泰国人民遭遇洪涝灾害时,中国人民感同身受,及时向泰国提供了援助。

  “他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领导人,也非常友善。我们期待着他再次到访泰国。”素妮萨告诉新华社记者。

  曼谷街头。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中泰一家亲。”习近平主席2014年11月在北京会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泰国总理巴育时,这样阐述中泰传统友谊。

  共同战胜自然灾害,共同应对两场金融危机,共同抗击新冠疫情,中泰友谊在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中进一步升华。

  在新冠疫情中,泰国哇集拉隆功国王和王后、泰国政府向中方捐赠医疗物资,巴育总理录制视频,振臂高呼“中泰团结,一起加油”。中国多次向泰国提供新冠疫苗援助,中国疫苗在泰国抗击疫情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在与巴育总理通电话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泰两国互相支持、共克时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2021年5月12日,医护人员在泰国曼谷为民众接种中国科兴新冠疫苗。新华社发(拉亨摄)

  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先后5次接待巴育总理访华。会见和通话中,两国领导人多次谈及“中泰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持续为两国关系作出战略指引,推进深化双边各领域务实合作。

  这是11月12日在泰国首都曼谷拍摄的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18日至19日在泰国曼谷举行。新华社记者王腾 摄

  中泰有上千年友好交往历史。郑和下西洋时,船队就曾沿湄南河北上抵达今天的泰国大城府。数百年的华人移民融合和如今的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中泰友好人士不懈努力,“中泰一家亲”深入两国人心。

  “中泰手足情,绵延千秋好。”这是泰国诗琳通公主诗作中的一句。几十年来,她始终践行着“中泰一家亲”。她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翻译的唐诗宋词集结成《琢玉诗词》等译诗集。她访华近50次,几乎遍访中国大江南北。她抱有一份丝路情怀,用游记《平沙万里行》记录下自己1990年访华时沿古丝绸之路从西安、兰州、敦煌到喀什的旅程。“泰国总下雨,能不能搞一个下雨天也能用的卫星?”她访华时的一个提问促成了“一带一路”上中泰北斗导航合作。

  2019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诗琳通公主颁授中国国家最高涉外荣誉“友谊勋章”。这枚勋章是对她为中泰友谊所做重大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中泰一家亲”的重要体现。

  “中泰一家亲”拓展时代内涵

  在距曼谷两个多小时车程的呵叻府巴冲县一处铁路施工现场,大型工程机械正在紧张作业,重型卡车穿梭往来……这里是泰国中部通向东北部的门户,也是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一期工程的终点。

  “我期待着中泰铁路能够早日建成通车。”在施工现场,泰国工作人员南塔蓬说。20多岁的南塔蓬认为自己是中泰合作的幸运儿:喜欢中国,学习中文,获得“一带一路”奖学金和到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机会,2019年毕业后应聘到中泰铁路建设项目。

  “我现在实现了人生一个小目标,从事高铁相关工作。”南塔蓬说,“希望将来中泰铁路通车后,我有一天能成为高铁司机。”

  这是9月7日在泰国呵叻拍摄的中泰铁路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昊 摄

  中泰铁路将是泰国首条标准轨高速铁路,大幅改变泰国铁路基础设施现状。近年来,中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中泰铁路等重大合作项目扎实推进,离不开两国领导人的高度关心和亲自推动。

  2020年与巴育总理通电话时,习近平主席强调,双方要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同“泰国4.0”、“东部经济走廊”等发展战略对接,推动电子商务等创新领域合作,推动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得到新发展。巴育说,泰方希望深化泰中友谊与合作,加强经贸、创新、扶贫等领域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如今的中泰合作不断深入拓宽。诗琳通大坝综合浮体光伏项目等新能源合作项目在泰打开知名度;多家中国车企在泰投资设厂,开中国电动车成为不少泰国民众的新潮流;泰国榴莲、香水椰等在中国成为“网红”产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给泰国农产品种植经营者带来新机遇;华为技术助力泰国打造东盟首家5G智慧医院;中泰布氏鲸保护等海洋合作带来跨越山海的“鲸”喜。

  11月14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工作人员在APEC会议媒体中心与机器人互动。新华社记者 王腾 摄

  对于泰国东北部黎逸府43岁的尼空来说,中泰合作确实改变了他的生活。2020年,因在曼谷的工作受到疫情影响,尼空和妻子辞职回乡务农,返乡前购买了一架中国制造的农业植保无人机。如今,尼空和20多名同行在黎逸府及周边农田开展无人机喷洒农药和化肥作业,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无人机“飞手”。

  “无人机提高了农民的工作效率,每天能喷洒的面积是人工的四五倍。”尼空说,农业在泰国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面临智能机械化转型,中国无人机技术为泰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加速度”。

  在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之际,两国合作站上新起点。今年7月,中泰双方就共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目标达成一致,赋予“中泰一家亲”新的时代内涵。

  “亚太大家庭”期待团结合作新动力

  曼谷商业区的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是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会场,蓝、红、绿三色标语格外醒目,组成这次会议的主题“开放、联通、平衡”。

  这是11月14日在泰国首都曼谷拍摄的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新华社记者 郭磊 摄

  在新闻中心,各路记者已忙碌起来,大屏幕直播着高官会和部长会的画面。毗邻新闻中心的展示区聚集了来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的知名企业,“TikTok”展台颇受欢迎。

  “绿色”是亚太经合组织曼谷会议一个鲜明底色。会标以泰国传统竹编器皿为设计原型,以材料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手工艺品寓意“平衡”主题。会场布置也处处体现环保理念,如以硬纸壳制作的会议会标、用天然染色棉和塑木复合材料制成的装饰板等。

  泰国外交部国际经济事务司司长奇猜说,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为这次曼谷会议提供了理念启迪。8年前,“走绿色、循环、低碳和高效发展之路”写入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宣言,从那时开始,亚太经合组织更多地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纳入讨论,这些议题也成为今年泰国主办会议的优先事项。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出席或主持了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推动各方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亚太区域经济合作面临新挑战。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经济合作平台。习近平主席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关于深化亚太合作、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主张。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主席江盖·天努库尔对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充满期待。他说,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亚太经济强劲复苏增强信心。

  -END-

  总策划:袁炳忠

  策划:白林 倪四义 班玮

  监制:李拯宇 张崇防

  统筹:闫珺岩 齐紫剑 蒋国鹏

  记者:耿学鹏 林昊 郝薇薇 杨依军 蒋国鹏 宋宇 王亚光 王媛媛 郭鑫惠 陈家宝 毛鹏飞 张玥 姜磊 任芊(报道员)塔纳(报道员)

  剪辑:王玉珏

  编辑:马晓燕 淡然 王科文 孙浩 凌朔 贾小华 丁莹 马骁

  视觉:殷哲伦 赵丹阳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秋日呼伦贝尔大草原

  • 湖南炉慈高速公路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