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开历史倒车者,必将走入歧途(钟声)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开历史倒车者,必将走入歧途(钟声)

来源:人民日报2022-08-15 08:46

  正视历史、反省罪责,是战后日本实现自我救赎、回归国际社会的前提条件。继续执迷于逆时代潮流而动,日本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对生命和人权的粗暴践踏,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挑战。日本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然而,77年后的今天,日本却频频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加紧推进自身军事松绑,极力拉拢域外国家在地区搞对抗……种种错误做法悖逆历史正义,损害亚太和平稳定,引起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和平力量的高度警惕。

  正视历史、反省罪责,是战后日本实现自我救赎、回归国际社会的前提条件。然而,77年来,日本始终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日本右翼势力从未停止对历史公论、国际正义的挑战。近年来,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发生新变化,为军国主义侵略史翻案之风愈演愈烈。日本政治人物频频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淡化南京大屠杀罪行,否认强征慰安妇,并公然质疑挑战《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东京审判,不断在钓鱼岛等问题上制造事端……日本掩盖、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衅。

  日本右翼势力热衷于篡改历史,根本目的是摆脱战后国际秩序的束缚,再度实现军事扩张。日本大肆炒作邻国“威胁”,主动勾连域外大国,企图在亚太地区制造割裂、挑起对抗。在恶意渲染地区局势紧张的同时,日本松绑安保政策的步子也越迈越大。加快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议程,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强行通过新安保法,解禁集体自卫权,通过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不断增加防卫经费,发展所谓“反击能力”……日本在背离专守防卫的路上越走越远,不断释放出否定战后和平发展道路的危险信号,成为亚太地区和平稳定面临的严重风险隐患。

  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高调表演,进一步暴露其险恶用心。日本曾非法侵占并在台湾实行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杀害60多万台湾同胞,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日方本应认真反省侵略历史,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和所作承诺,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消极动向频繁集中,一些政治势力声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政府不久前发布2022年版《防卫白皮书》,罔顾事实渲染所谓大陆对台“军事威胁”,妄称“台湾局势对日本安全及国际稳定十分重要”。上述行为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违背日方在台湾问题上向中方作出的严肃承诺,损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招致国际正义力量广泛谴责。但在台湾问题上负债累累的日本,却公然替美国放任佩洛西窜台、侵犯中国主权的错误行径张目,对中国政府合理合法的反制行动说三道四,追随配合美方搞“以台制华”。日本这种为虎作伥的恶劣做法,包藏搞乱台海、搞乱亚太、从中渔利的险恶用心。人们不禁要问,一个“风险偏好”不断提高的日本,难道要重蹈覆辙,再次滑向以邻为壑、祸乱地区的深渊?

  开历史倒车者,必将走入歧途。日本只有迷途知返,深刻反省历史罪责、汲取历史教训,尊重亚洲邻国安全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在地区发展中找到自身的位置。继续执迷于逆时代潮流而动,日本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人民日报》(2022年08月15日 第 03 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数读我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成绩单

  • 中国体操队备战巴黎奥运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