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习近平访俄之行:开启中俄关系新时代 展现中国责任新担当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习近平访俄之行:开启中俄关系新时代 展现中国责任新担当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2019-06-10 18: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6月8日上午,在结束对俄罗斯联邦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回到北京。

  回顾此次访问,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辗转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地,出席近20场活动;他与普京总统登高望远,共同为两国关系发展指引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还同船游览涅瓦河温馨互动,这些情景都令初夏的俄罗斯不断涌现中俄友好与合作的热浪。

  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在这一历史重要节点,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实现两国关系提质升级,共同开启中俄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意义非凡。

  对此,各界人士纷纷给予好评,认为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深入规划的中俄关系将更加稳定;推动的两国务实合作将更具体、更全面;中俄两国展示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共同完善全球治理的决心更加坚定。

  新时代中俄守望相助 构建普惠共赢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6月5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份声明,并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经历了70年风云变幻考验的中俄关系,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开启了新篇章。固于胶漆,坚于金石。新时代中,不管世界怎么变,中俄彼此始终视为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好伙伴,向着“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目标和方向,稳步迈进。

  “两国元首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两国关系与时俱进、提质升级,成为此访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8日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时说道,习近平主席从战略维度和宏观角度把握中俄关系定位和未来发展,强调要以互信为基石,筑牢彼此战略依托;要深化利益交融,并肩实现同步振兴;要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世代友好基础;要更加担当有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这些重要主张得到普京总统完全赞同。两国元首的政治共识将推动中俄关系大踏步迈入新时代,在更高水平实现更大发展。

  那么,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体现在哪儿?又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告诉本网记者,牢固的政治互信是中俄关系最重要的特征,坚定地相互支持是两国关系的核心价值。中俄各个领域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合作,协调加大力度增强彼此互信。

  他说,“新时代”意味着中俄各自战略目标的调整和变化,“在两国领导人进入新的任期后,分别提出各自国家的发展目标。而促进中俄合作的动力也由过去的外源性动力转变为内生性动力。两国宏观发展的目标不断契合,进而需要在经济、文化等更多层次、更多领域扩大交流,因此对中俄合作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顾问、前院长季志业对本网记者说,“新时代”的提出为两国世代友好事业确定了新的框架,为未来两国关系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国际形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双方能够达成更好合作来适应新的时代的变化,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平等互利合作的大国关系典范。”

  “新时代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当今世界发展态势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永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化发展经历数十年后,世界政治、经济、人文以及信息化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国际关系仍建立在传统的以某些国家和某些大国集团为核心的基础上。“其以利益优先,制定游戏规则的国际关系处理已不适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未来发展潮流,”李永全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协作,构建新型的、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目标的国际关系,不仅对中俄具有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更为国际社会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新时代中俄利益交融 深化务实合作拉紧共同利益纽带

  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不断将高水平政治关系转化为经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

  在此次访问中,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全面规划中俄务实友好合作,谋划顶层设计,勾勒具体部署,进一步推动两国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发展利益深层融合、民心民意亲密交融。“新时代的中俄关系,要着力深化利益交融,拉紧共同利益纽带。”习近平主席在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这样说道。

  “深化”一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出现了20次,涵盖了中俄务实合作、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为中俄更深层次的合作指明方向。

  孙壮志指出,中俄两国目前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倡议都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大欧亚伙伴关系”等战略需要深化对接。

  他说,在经济领域,2018年中俄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但相对于两国体量而言还有非常大的开拓空间,未来中俄在基础设施领域能够有进一步合作。在民间交往领域,中俄通过一系列合作让双方民众认识到中俄关系的重要性,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俄携手举办的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活动正在进一步深化民众之间的交往,培养民众间的信任感。在安全领域,中俄应共同推进世界稳定,“在过去我们有很好的合作经验,在未来应当进一步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战略平衡,从而让两国关系走得更严更实。”

  李永全认为,中俄高度的政治互信对双边务实合作具有长远意义,能激发各领域深化合作的潜力,“回顾10年前,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超过3000万吨石油会被俄罗斯认为是‘影响本国能源战略安全’。但随着中俄双边互信的不断深入,去年俄罗斯已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2018年向中国出口石油超过7000万吨,”李永全说,正是基于双边高度政治互信,中俄认识到合作的互惠互利,因此在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得以有效的深入发展。

  务实合作的不断深化,定会拉近中俄利益纽带,更好的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双方将继续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相互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协同促进地区一体化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双方将持续推进战略性大项目,深挖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发挥地方经济互补优势,实现经贸合作提质增量,推动双边贸易额向2000亿美元迈进。”王毅介绍说,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见证了经贸、能源、科技、航天、农业、教育等广泛领域近30份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显示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中俄互利合作格局正在形成。

  “三个坚持”开辟可持续发展之路 共创繁荣美好世界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一大港口,也是享誉世界的“波罗的海明珠”。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自1997年创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日益提升,已经成为各方交流思想、凝聚智慧、共谋合作的重要平台。

  6月7日,首次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全会上发表致辞。“放眼世界,可持续发展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针对当前国际形势,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协同增效。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履行可持续发展承诺,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俄罗斯“进步”公司创始人索罗波夫对人民日报记者表示,他几次到中国都被中国在环保低碳方面取得的成就所震撼——共享自行车随处可见、许多家庭使用太阳能、电子支付可以积累“绿色能量”、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他说:“中国高度重视加强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我们公司非常愿意在其中发挥作用,促成更多智慧、清洁的合作项目。”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打造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率先垂范。”俄罗斯伊尔斯基石油加工厂副总裁马拉特指出,中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正在向绿色发展转型,中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有目共睹。

  如何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携手开辟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习近平主席用“三个坚持”阐述了中国主张: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合力打造开放多元的世界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普惠包容的幸福社会;坚持绿色发展,致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俄罗斯极地开发协会代表阿列克谢·罗格诺夫对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引用俄罗斯作家的名言“美能拯救世界”印象深刻。他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阐释了对世界局势的观察和思考,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倡议和呼吁是真正为了人类谋福祉。”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投资代表处基金会总裁米哈伊尔·尤尔金说,习近平主席始终呼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这一系列倡议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至中亚图定班列首发

  • 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庆祝成立40周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