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全文)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全文)

来源:新华社2019-06-06 08: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莫斯科6月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

  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本着两国平等信任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对保障国际安全肩负的责任,考虑到维护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的重要性,声明如下。

  双方认识到当前国际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双方决心深化战略互信,加强战略协作,坚定维护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

  双方决心继续遵循2016年6月25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精神,并重申该声明所述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个别国家出于自身地缘政治甚至商业利益考虑,按照自身需要破坏或改变现行军控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体系的行为十分危险,中俄对此感到忧虑。为谋求军事领域战略优势,意图实现“绝对安全”,获得不受限制的向对手进行军事政治施压的能力,那些国家正肆意破坏稳定维护机制。

  双方强调维持良好大国关系对解决全球战略性问题的重要性,核武器国家对国际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负有重要责任,他们应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彼此关切,增进互信水平,巩固共同安全,避免战略误解和误判。

  双方特别指出,核武器国家应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停止毫无限制地发展全球反导系统,减少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切实降低核战争威胁。

  《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在过去30年里曾是维护战略稳定体系的基础之一,美国2001年宣布退出该条约是其加强全球反导系统建设的序曲。美相关行动,特别是其战略反导系统的发展以及在全球不同地区和外空部署计划持续对国际和地区战略平衡、安全稳定造成严重消极影响。

  美国决定退出《苏美关于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中导条约》)将破坏战略稳定,加剧紧张和不信任,骤增核导领域不确定性,引发军备竞赛,并使世界多个地区冲突风险上升。中俄两国主张条约当事方通过对话与磋商解决分歧,恢复条约活力,防止事态朝上述方向发展。双方将就此保持密切对话,协调立场。

  破坏《中导条约》体系对将于2021年2月到期的《俄美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措施的条约》前景同样构成不利影响。两个拥有最大核武库的核国家间将数十年来首次面临相互监督和彼此透明机制被完全破坏的风险,为多边核裁军创造前提的努力将受到严重消极影响,现已为世界局势带来巨大困难,损害国际安全。

  双方强调,《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是当今国际安全体系的基础之一,是一份独特的国际条约,实现了不扩散核武器、核裁军与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平等合作的和谐统一。双方主张强化核不扩散体系,呼吁NPT所有缔约国积极落实历届审议大会成果文件,积极推进NPT核裁军、核不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三大支柱,推动NPT2020年审议大会取得成功。

  双方认为,一些国家在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自身义务方面的不负责任态度不可接受。有关国家应摈弃核共享政策,使所有部署在核武器国家境外的核武器返回其本土。

  双方强调,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具有重要意义,重申将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和《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五条规定,一如既往持续无条件落实所达成的协议。双方满意地指出,国际原子能机构所有报告仍明确证实,伊方不折不扣履行了全面协议所有义务,认为美方对伊朗实施单边制裁不可接受。双方呼吁伊方不采取进一步停止履行全面协议的举措,其他方均应履行自身义务。

  双方认为,禁止核试验是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世界稳定和普遍安全的重要内容。双方还坚定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俄双方指出,美国宣布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进而决定着手准备核试验场以考虑恢复核试验,这将严重损害该条约。双方将继续全力推动条约早日生效。

  双方认为军备控制是加强国际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手段。联合国及其多边裁军机制应在军控进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双方主张合力推动多边主义,应就军控领域重大问题恢复开展多边工作,实现该工作去政治化。军控领域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应遵循1978年联合国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最后文件》各项基本原则,特别是裁减和限制军备措施应具有公正、平衡性,且有助于巩固每个国家的安全。

  外空军备竞赛及外空演变为军事冲突疆域的现实前景威胁战略稳定,引发严重关切。禁止在外空放置任何类型武器有助于防止国际和平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各国首先应不折不扣遵守关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际法,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推进国际合作,扩大国与国间共识。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中俄欢迎联合国政府专家组开展工作,就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包括就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书实质要素进行审议并提出建议,对美国阻挡专家组通过报告表示遗憾。

  双方主张,国际社会应在中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基础上,谈判缔结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文书,为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和外空武器化提供可靠保障。裁军谈判会议是举行多边裁军谈判的唯一场所,应在全面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国际协定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透明和加强信任措施有助于防止外空武器化。中俄双方认为,国际社会应积极致力于推动作出有关“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政治承诺的国际倡议。

  《禁止发展、生产及储存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销毁此种武器公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应得到遵守和强化,包括通过达成含有有效核查《公约》履行机制的议定书,实现共同应对《公约》框架下的存疑活动等方式。双方反对建立与《公约》功能重复且绕开联合国安理会运作的国际机制。

  双方高度评价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为构建无化武世界所作贡献,强调《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普遍性对维护《公约》宗旨和实现《公约》目标、维护和平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应坚持以非政治化原则在《公约》框架内研究有关指称使用化武事件。

  化学武器被频繁用于实施恐怖活动和挑衅行为,极端组织具备生产化学武器能力引发严重关切。为应对化学和生物恐怖主义威胁,应在裁军谈判会议上就制定“制止生化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举行多边谈判。

  双方认为新兴科技发展及其军事化应用将影响军控进程,并进而影响到国际安全,也会对全球战略稳定带来不良后果、改变战争形态和方式、衍生新危险和新风险、引发新的法律和政治外交难题。双方愿加强协作,共同分析战略新疆域安全治理。双方并主张国际社会以联合国为平台,研究科技发展成果对国际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法制化规范,同时确保各方平等参与,充分反映各方立场和关切。

  中俄一贯坚持共同维护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扩散和军控领域国际机制体系,双方呼吁国际社会予以支持,并对旨在破坏军控、裁军及防扩散现行协定体系的行为后果进行妥善评估。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百年大集热闹迎新春

  • 芳容初露 雪雕高手“冰城”秀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