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俄建交70周年系列报道他们的故事】为友谊干杯——两位大使的友情岁月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俄建交70周年系列报道他们的故事】为友谊干杯——两位大使的友情岁月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9-06-05 21: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da56733

  李辉(右)与杰尼索夫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孙娟、王毓韵):他们是同龄人,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在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亲历中俄关系走过的不平凡道路,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他们长期在对方国家工作,并早已将其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是工作伙伴,也是情谊深厚的老友。他们就是现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和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友谊勋章

  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友谊勋章

  2019年5月23日,莫斯科大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厅里响起雄壮的音乐,俄罗斯国家勋章颁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将一枚“友谊勋章”佩戴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胸前,表彰他为推动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作的贡献。

  对李辉来说,这枚“友谊勋章”弥足珍贵。到8月,李辉担任中国驻俄大使将满10年,超过此前在这一岗位上工作的所有历任大使。作为外交家,他对俄罗斯以及中俄关系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也是名副其实“友谊使者”,待人亲切,深受俄各界人士的尊敬和爱戴。在随后的致辞里李辉动情地说,“这枚珍贵的勋章不仅是普京总统给予他本人的荣誉,更体现了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同时,这份荣誉也属于中国驻俄使馆与我一道为深化中俄关系不懈努力的全体同事”。

  李辉说,荣获“友谊勋章”将鼓励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深化中俄睦邻友好合作伟大事业中去。他将继续与俄方同事们共同努力,全面落实两国最高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全力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Posol_KNR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杰尼索夫大使

  杰尼索夫大使

  欣闻李辉大使获得“友谊勋章”,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在第一时间发去祝贺。在他看来,这份荣誉实至名归。“在中国外交部,有一大批优秀的外交官长期从事对俄事务,他们精通语言,熟悉国情,为推动中俄关系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他们当中,现任驻俄大使李辉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位”,杰尼索夫说,“我非常骄傲,能和李辉在同一时期担任大使,我在北京,他在莫斯科,我们都在为一个共同的事业而奋斗。”

  杰尼索夫2013年就任俄罗斯驻华大使。转眼间,他已经在北京工作了快7年。杰尼索夫是个“中国通”,为人谦和亲切。他还有一个中文名“钱益寿”,这是当年中国同行—-周晓沛大使给他起的。对杰尼索夫来说,2019年也是他人生中值得纪念的重要年份。在不久前为《世代友好 —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文集》所作的序言中,他这样写道,“整整50年前,我进入大学开始学习汉语。当时,我第一次听到这样一句含义深刻、许多年后才领悟的话:选择学习一门外语,选择的是未来的职业;选择学习汉语,决定的是一生的命运。”

  1973年,杰尼索夫第一次来到中国工作,在苏联驻华贸易代表处担任翻译。第二年回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80年代,他成为苏联驻华贸易代表处的经济学家,1991年苏联解体后,曾短暂回国,但很快又重返中国,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工作。他先后四次来华常驻,在中国生活的时间加起来超过十年。在担任驻华大使前,他曾任俄罗斯外交部第一副部长。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李辉与杰尼索夫参加外交官聚会时合影

  李辉与杰尼索夫参加外交官聚会时合影

  李辉和杰尼索夫都是50年代生人,他们的职业经历也极其相似。1975年2月,李辉进入中国外交部工作,开始从事对俄事务,并一直在这个领域工作,到现在已经有44年,而且始终没有离开这个战线。他曾先后在中国驻苏联使馆、外交部苏欧司、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外交部欧亚司工作。2003年任外交部部长助理,2008年起任外交部副部长。2009年被任命为中国驻俄罗斯大使。

  巧合的是,2009年8月李辉抵达莫斯科赴任,从李辉手中接过国书副本的正是时任俄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的杰尼索夫。

  事实上他们是同行,更是老朋友。一张昔日的照片记录了两人之间的友情。

  杰尼索夫回忆说:“我和李大使很早以前就相识了,那是80年代末期。从那时起,每隔一段时间,不是他在莫斯科工作就是我在北京工作,反正总是这样相交。”

  这一点也得到了李辉的印证:“我同杰尼索夫大使大约是在30多年前,也就是1987年相识。当时我作为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副处长,杰尼索夫大使在驻华使馆任高级外交官。”

  李辉和杰尼索夫担任大使的这几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他们二人无疑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这方面两位老朋友对对方都有很高的评价。杰尼索夫说:“最近几年我们分别在对方的国家工作,李辉在莫斯科比我在北京的时间更长一点,所以他对最近十年中俄关系发展的贡献要比我多,在这一点上我应该向他学习。”

  在李辉眼中,老朋友杰尼索夫谦虚、睿智、对华友好,深谙中国国情,热心推动中俄合作。他说:“随着中俄关系深入发展,特别是高层交往日益频繁,我们有机会在许多重要场合会面,每次都交谈愉快,我们共同见证了多个两国关系中的历史性时刻。”

  在担任大使的这些年里,李辉和杰尼索夫一起参与了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所有双边互访活动,见证了两国元首与日俱增的个人友谊以及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的飞速发展。

  李辉说:“身为中国驻俄大使,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能为中俄关系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我深感荣幸。”

  李大使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当选国家主席后,将俄罗斯作为首个出访国家,普京总统在克里姆林宫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他说:“俄方首次动用骑兵仪仗队迎接习近平主席车队。2014年新春伊始,习近平主席又来俄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开创了中国国家元首赴境外出席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先河。2015年5月和9月,两国元首分别作为最重要的嘉宾出席了对方举办的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俄两国携手共同维护国际正义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的决心。”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WechatIMG205

  2019年中俄两国共庆建交70周年,对于两位外交战线上的“老兵”来说,他们所亲历的一切正是中俄关系发展的缩影。70年的积淀让两国的友好根基更加坚固,未来两国将砥砺奋进,共同推动双边关系行稳致远。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