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印度洋明珠”在哭泣:警钟为谁而鸣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印度洋明珠”在哭泣:警钟为谁而鸣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9-04-28 08: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多年来,斯里兰卡是一个和平安宁的地方,有着“印度洋明珠”之称。潜水、尝美食、海滩上发呆——这是笔者在那里的朋友常常发圈晒图的内容。然而,“4·21”连环恐袭改变了一切,炸弹的硝烟、血腥的场面、数百人伤亡……这堪称斯里兰卡版的“9·11”,在南亚乃至世界引发的震动久久难以平息,“恐怖主义3.0”的到来成为一些国际反恐人士的惊呼。

  对恐怖主义不设防,麻痹大意、协调混乱、低效应对让斯里兰卡成为南亚地区国际反恐链条的薄弱环节,斯里兰卡的教训警醒了世界其他类似国家和地区。

  自十年前斯里兰卡内战结束之后,斯里兰卡承平日久,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平头百姓,对暴力威胁放松警惕,觉得恐怖主义是别人家的事。正因为如此,当连环爆炸接踵而至,斯里兰卡政府上下处于懵的状态,应急处理有提升的空间。

  斯里兰卡在反恐安全措施存在较大漏洞,客观上让恐怖分子钻了空子。斯里兰卡是旅游国家,近年来常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欠发达国家,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吸引外国游客,斯里兰卡的签证和入境手续都很宽松,免签和落地签是常态,这给外部恐怖势力的渗透与扩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斯里兰卡的涉外酒店里到处是欧美西方人,这为“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提供了方便作案的目标。

  另一个诟病是政府部门间协调不一、反恐情报交流不顺畅,出事后又出于政治目的互相推诿。一方面,斯里兰卡警方负责人宣称提前10天就知晓有激进组织要对“重要教堂”发动自杀式爆炸袭击;另一方面,包括总理在内一些政府高官却宣称对此毫不知情。事后,斯里兰卡官员先前把调查重点指向“全国认主学大会组织”(NTJ),先后抓捕了数十名嫌疑分子,一直到24日其安全部门才确认,袭击者曾经是NTJ和另一个极端组织的成员,直到26日才确认袭击主犯已经在自杀性爆炸中死亡。《纽约时报》报道称,印度在事前一个星期就向斯里兰卡安全部门发出警告,但斯警方并没有果断采取措施,事后才实施抓捕行动。而且,事发已经近一周,连环袭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对“伊斯兰国”组织“认领”连环袭击是真实还是“冒领”,截至发稿时官方依然是一笔糊涂账,只是以警察总长辞职以谢国民。

  当下,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是,斯里兰卡连环恐袭事件到底是纯本土恐袭还是有深厚的国际背景?有没有确凿证据显示袭击确为“伊斯兰国”所为?极端组织在南亚、东南亚乃至世界的扩散渗透有多严重?

  “斯里兰卡袭击事件标志着恐怖主义3.0诞生”——这是北约前最高军事长官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的论断。按照斯塔夫里迪斯的划分,现代的恐怖主义1.0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以意大利的红色旅等为代表,以在国内活动为主;恐怖主义2.0是在柏林墙倒塌后形成的,体现为“基地”组织等极端组织崛起,有着区域性合作及零星的国际影响力;恐怖主义3.0是以“伊斯兰国”组织为典型代表,它遍布全球、具有高度杀伤力、经济实力雄厚。经过几年努力,国际社会终于将其在中东的最后一块“领土”赶走,但它却像全球恶性肿瘤一样蔓延,借助互联网推波助澜,在全球各地建立基层组织,持续发动高度复杂的袭击。

  历史学家、畅销书作者约瑟夫·米卡莱夫不久前发表题为《2019 年的“伊斯兰国”组织:评估报告》认为,截至2018年底,“伊斯兰国”组织在全世界约有50个分支机构。

  西方情报机构估计,“伊斯兰国”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还有3万至4万名积极的支持者,大约1万至2万人在北非、西非和东非,其次是位于西欧的另外5000至1万名武装分子和积极同情者。其力量的总和呈现为从中亚到东南亚和菲律宾的一个宽宽的弧形。根据联合国2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伊斯兰国”组织藏有5000万至3亿美元现金。

  英国《卫报》记者、圣战组织问题专家贾森·伯克认为,最近四五年来,斯里兰卡和该地区其他国家一样面临“伊斯兰国”组织的诱惑。至少已经有数十名斯里兰卡人曾前往中东加入“伊斯兰国”组织。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恐怖主义扩散的拼图,很有可能还不是全貌,现实或许更加残酷。此次恐袭除了针对教堂,还有香格里拉大酒店、金斯伯里大酒店等多家涉外宾馆,目标就不仅仅是针对当地人,分明有向国际社会“秀肌肉”的意味。一旦与本土极端组织相结合,“伊斯兰国”会依靠自己的重组和潜伏能力可能在新的地方蘑菇般野蛮爆发,不仅是本地人之不幸,亦是世界之不幸。国际社会应携起手来,警钟长鸣,联手应对,更加有力、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哀悼。

  漫画/陈彬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发

  • 贵州瓮马铁路南延伸线隧道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