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记者手记:科伦坡的漫长一夜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记者手记:科伦坡的漫长一夜

来源:新华网2019-04-22 13: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科伦坡4月22日电 记者手记:科伦坡的漫长一夜

  新华社记者林昊

  记者乘坐的航班21日晚在科伦坡班达拉奈克国际机场降落,外面正下着雨。这一天,斯里兰卡接连发生多起爆炸,致200多人死亡,斯里兰卡经历了黑暗一天。

  步入机场航站楼,已近午夜,机场里依然聚集着众多乘客。明亮的大厅与外面的黑夜隔绝,似乎一切如常,种种迹象却又不同寻常。

  记者从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登机时,登机廊桥处临时增加一道安检,4名安保人员堵住通道,再次查验登机乘客证件。一名安保人员看了看记者的护照,用不太标准的中文问到“你好吗”,似乎是想缓解一下紧张气氛,但随后,他拿出一个类似放大镜的物件,几乎将护照贴到脸上,仔细查看。

  客机上,空乘人员告诉记者,这架客机当天本该基本满座,但最后有约50名乘客未登机。

  在班达拉奈克国际机场,来往的机场工作人员脸上并未现出太多紧张情绪。不过,每当有乘客稍微离开自己的行李,立即有安保人员上前查看。

  记者在机场大厅等待过程中听到一声闷响,安保人员一度禁止乘客离开大厅。据媒体报道,科伦坡警方当天在机场附近发现一枚简易爆炸装置,随后成功将其拆除。

  21日遇袭的斯里兰卡几家大酒店在机场都设有接待处,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天酒店暂时不接待住客,原有住客也转移到其他酒店。

  由于斯里兰卡政府当天实施宵禁,出租车是大多数游客离开机场的唯一途径,出租车预订柜台前因此排起了长队。排在记者身前的马来西亚人优素福是一家跨国公司的职员,已在斯里兰卡工作数年。他说,斯里兰卡近年来安全状况不错,没想到会发生如此严重的袭击事件。

  等车队伍里有几名来斯里兰卡潜水的中国游客,他们说,鉴于现在局势,他们考虑改变行程。

  经过近3小时的等待,记者终于坐上了离开机场的出租车。从机场到市区40分钟左右的路程,一路上没有看到太多的车辆。司机说,袭击发生后只有拿到政府特殊许可的车辆才能行驶。进入市区后不久,就有警察拦车,要求查看证件并询问车上人员身份。

  抵达酒店已是22日凌晨。记者在酒店门外又接受了安检,每一件行李都被打开检查。酒店接待员杜拉吉告诉记者,袭击发生后,酒店疏散了所有人员,一一重新登记检查,酒店还接收了一家遇袭酒店的住客。

  杜拉吉说,同事因宵禁无法前来酒店接班,他已经从前一天上午一直工作到现在。当记者问杜拉吉是否听到爆炸声,他点点头,但不愿多讲,在办完手续后微笑着对记者说,“抱歉给您带来不便”。

  22日早6时许,科伦坡的天已大亮,希望这个国家尽快摆脱前一天的黑暗。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农人“种”出乡村振兴新“丰”景

  • 天津至中亚图定班列首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