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新华社评论员:以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类未来 --写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五周年之际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新华社评论员:以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类未来 --写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五周年之际

来源:新华网2019-03-29 14: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题:以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类未来——写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五周年之际

  新华社评论员

  意大利返还中国文物艺术品,摩纳哥青年背诵唐诗,法国将珍贵的《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为国礼相赠……伴随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圆满结束,东西方文明交流再次写下精彩篇章。

  这美好的一幕幕令人感动,亦让人回想起5年前的难忘时刻: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向世界描绘了一幅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5年来,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希望的种子蓬勃生长,晕染出一派春意,为纷繁变乱的世界带来曙色和希冀。

  文明互鉴之光,以思想的穿透力,回应时代之问。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国家如何平等相待,不同文明如何和谐共处,考验人类智慧,攸关全球未来。“多彩、平等、包容”的新型文明观,超越“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等陈旧思维,为人类进步提供了正确精神指引。5年来,从塞纳河边到尼罗河畔,从乌拉尔山麓到安第斯山脉,习主席行走全球,架设起沟通中外的桥梁,让世界感知文明互鉴之可贵,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文明互鉴之光,以行动的塑造力,开辟发展新路。中国不仅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有解决问题的行动。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成为民心相通的纽带、文化交流的动力、合作共赢的平台。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旗帜鲜明维护多边主义,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推动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兼济天下的中国方案,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开出良方,为建设和平繁荣的世界注入正能量。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习近平主席的新型文明观,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强大生命力。当一些地区的战争阴霾挥之不去,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和而不同”的深邃智慧,正引发越来越多国家的共鸣。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中国“对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将为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稳定提供更加有力支撑,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照进现实。

  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从来离不开思想引领。今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一由习主席倡议召开的盛会,体现了中国对促进文明发展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担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文明的灯火就会更加明亮璀璨。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铁路物流运输助力春耕生产

  • 辽宁营口:“北粮南运”运输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上,河南农业大学“‘醛’球无敌”博士后科研团队的《木制细胞低碳增强结合关键技术》项目赫然在列。团队负责人彭万喜难掩笑意:“自2021年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拿金奖后,我们团队就荣誉不断。这背后,是国家对甲醛防控治理的日益重视。”
2025-02-18 09:27
重塑金身,树皮、籽壳和叶脉中的杜仲胶可作为首选材料。
2025-02-18 08:56
农业农村部近日制定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要求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5-02-17 10:16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2025-02-17 10:14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2025-02-17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