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央广时评】中国和法国:发出共鸣、达成共识、实现共赢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央广时评】中国和法国:发出共鸣、达成共识、实现共赢

来源:央广网2019-03-26 14: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中国的每一代领导人,都曾经表达和强调:“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在这次对法国进行的国事访问中,习近平主席向前来迎接他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再一次说了这句话。

  55年前,中法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勇敢决策,开辟了历史的新篇章。中国和法国都是世界大国,两国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各自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全球影响。面对和平与发展、气候变化、推进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改善和维护多边机制等全球治理中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中国与法国真诚地寻求共鸣、达成共识,并最终实现共赢。

  这次国事访问中,习近平主席说:“中法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对各自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双方要不断探索合作新疆域,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推动已商定的共建‘一带一路’及第三方合作项目尽早落地,取得实效。中方愿同法方继续在联合国事务、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加强战略沟通和协调。”

  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表示:法方关注并重视“一带一路”倡议。法方视中方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赞赏中方在气候变化等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所作贡献,愿同中方进一步密切战略沟通与协作,发挥法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引领作用,共同维护多边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发出共鸣、达成共识,才能推动两国去实现共同的目标。回顾两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并落实2015年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成果等方面,中法坦诚对话、密切合作,习近平主席当时亲自前往巴黎,参加大会并做重要发言。这个行动,反映了中国和法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应对全球尖锐挑战面前的共同责任和担当。

  阿兰·佩雷菲特,这位出任过部长、跻身法兰西学院院士又是《费加罗报》首席评论员、极度痴迷并精研中国历史、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有着强烈共鸣和共识的法国人,在他生前曾经说过:“恰似当今世界的地理分布,世界的前进步伐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良机。历史的缓慢进程突然间被突飞猛进的紧张进程所代替了。”

  许多中国人读过《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这部书是阿兰·佩雷菲特撰写的有关中国与欧洲交流历史的巨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给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知识界带来强烈震撼。“看看中国吧,他们意识到要完成某种事业,因而接受了多么大的牺牲啊!而在那儿,是整整一个民族的复兴!”他说:“1949年以来,在中国完成的业绩,不过出于几百人之手,是‘陕西苏维埃共和国’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考验和造就了这批人。”

  一位外交家说:纵观历史,信任一向是大国关系中的稀缺产品。当今世界虽然人类有了很多进步,但缺乏信任仍是大国合作的主要障碍。习近平主席曾经将中法关系称为“世界大国关系中的一对特殊关系”。“当今世界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中方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法方也持相似的理念。两国可以超越社会制度、发展阶段、文化传统差异,增进政治互信,充分挖掘合作潜力。”今天,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需要坦诚交流、彼此学习、虚心倾听、相互包容、平等地照顾到多方利益。惟其如此,才能构建信任,才能真正有效地发出共鸣、达成共识、实现共赢。(央广评论员 杨春阳)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南五指山:民族风“村秀”秀出乡村振兴新风貌

  • 弄潮搏浪正当时——探寻县域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2024-12-30 03:50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2024-12-30 03:50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2024-12-30 03:50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越来越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
2024-12-27 10:27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2024-12-27 10:26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人工智能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2024-12-27 10:23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2024-12-27 10:09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
2024-12-27 10:27
在数字化时代,市场对云的需求进入到深度用云的阶段。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上云场景越来越复杂,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大量应用场景需要各专业协同去落地,共建生态是各行各业的诉求。
2024-12-27 10:24
董泽故居始建于明代,是著名教育家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董泽先生1925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是云南大学首任校长。
2024-12-27 10:22
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在此生产的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同步出堆。
2024-12-27 02:00
朱光亚院士是老一辈科学家中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对朱光亚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努力继承朱光亚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奠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12-27 09:46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24-12-26 10:37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12-26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