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沿着开放大道勇毅笃行 共同行动造福世界人民——写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会开幕之际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沿着开放大道勇毅笃行 共同行动造福世界人民——写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会开幕之际

来源:新华网2019-03-26 08:1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5日电 题:沿着开放大道勇毅笃行共同行动造福世界人民——写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会开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吴雨、伍岳、吴茂辉

  这是3月20日无人机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新华社记者郭程 摄

  碧海椰风,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拉开了帷幕,全球政商学界代表再度聚首海南,调整好表针方位,即刻进入“博鳌时间”。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去年仲春时节,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宣示。

  一诺千金。随着一项项对外开放政策接连推出,一条更加宽畅的开放之路延展向四面八方。处在新的历史方位的中国正沿着开放大道勇毅笃行,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更好地与亚洲和全球互利共赢。

  这是3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博鳌灯塔。新华社记者 郭程摄

  言必信行必果 开放大道上驰而不息

  东屿岛上,临海而立,时代大潮浩浩荡荡奔流而来。

  博鳌,浪花拍岸。“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习近平主席一年前的演讲声犹在耳畔,宣示了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也为世界发展注入了中国信心。

  中国,风潮正劲。一年的时间,一系列对外开放重大举措陆续落地,涵盖放宽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多个方面。

  “刚刚通过的外商投资法给外资提供了政府采购的平等机会。”才结束埃及之行又马不停蹄赶来博鳌的王磊兴奋地说。作为跨国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他对外商投资法格外关心。

  这部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法律,不仅明确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全面确立对外资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还针对外国投资者普遍关心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保护规定。

  通过立法回应外资企业关切,国际社会感受到中国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和诚意。

  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让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感到清新舒畅,一如此时博鳌朗风习习。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确立以制度为保障、以规则为基础的投资环境,将推动我国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说。

  一年来,金融领域诞生了诸多“第一个”:第一个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第一个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第一个外资控股保险公司……

  一年来,汽车制造等产业进一步向外资敞开大门,宝马、特斯拉、大众等纷纷拥抱中国市场。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去年更是创下引资规模历史新高。

  一年来,我国出台了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外资限制性措施缩减了近1/4。出台外商投资法,加大对外商投资的促进和保护力度。

  一年来,中国新设海南自贸区,升级扩容上海、广东等自贸区,并提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目前,中国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又现疲态、贸易保护主义频频抬头,中国依然在开放的大道上驰而不息。中国用1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践行着对世界的诺言,向世界展示了全面加速对外开放的全新姿态,也推动自身经济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新设外资企业增长近70%;货物贸易总额超30万亿元,服务贸易增长11.5%;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升至76.2%……

  对外开放阔步前行,中国市场也随之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国进一步向外资敞开大门,由此带来的‘鲶鱼效应’将促进国内企业在与外资企业同台竞争中加速转型升级。”在可以预见的激烈竞争面前,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寅显得干劲十足。

  “我们正加速进入一个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促增长,以更高质量开放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这是3月20日无人机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新华社记者郭程 摄

  中国声音在世界回响 开放共赢成全球共识

  在日趋复杂的全球变革中,到底哪些会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究竟怎样做才能克服前所未有的挑战,众说纷纭。

  只有在历史规律中方能看清大势。去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从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等方面对世界大势作出了清晰的判断:

  “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一年后,这些精准“把脉”得以印证,中国的对外开放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将发展成果惠及世界。

  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中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的评价,中国扩大开放“为当今世界增加了确定性和希望”。

  “会飞”的斯洛伐克汽车、捏得起绣花针的德国仿生机械手,香气四溢的埃塞俄比亚咖啡,口感醇厚的阿塞拜疆蒸馏酒……去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600多家企业,纷纷亮出“宝贝”产品,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短短6天,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开放合作迸发出澎湃动力。

  首届进博会的共襄盛举,掷地有声地回答了时代之问。面向未来,中国正着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APEC会议、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回望已经过去的这一年,从主场外交到国际会议,“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声音在世界回响。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证明,越是对外开放,越能合作共赢。”新加坡隆道研究院总裁许振义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红利不仅使中国民众受益,也带动了世界经济。

  2018年6月,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是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学员。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感受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寻找中国实现发展的“钥匙”。

  “中国在改革开放、减贫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十分钦佩。我想将这里学习到的成功经验,结合塞内加尔的国情,找到适合我们的发展道路。”来自塞内加尔的阿卜杜拉耶·恩迪亚耶说。他表示,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既有互惠合作,也有经验分享,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大为受益。

  开放共赢理念正在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一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表达了希望同中国加强互利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化进程的意愿: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成员国领导人签署、见证了23份合作文件,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展现出扩大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决心。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非洲领导人表示愿做中国可信赖的朋友和伙伴,向世界传递了中非携手并进的强烈信号。

  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又有67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文件。目前,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文件。

  ……

  “世界因共同而美好”,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宣传片反复播放着这句话。在共同的挑战面前,世界应该有共同的目标。越来越多国家和中国一道,选择开放共赢,共同行动以谋求共同发展。

  这是3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博鳌镇沙美村。新华社记者 郭程摄

  面对新挑战勇毅笃行 各方期待互利共赢的“博鳌声音”

  虽已走过万水千山,仍需不断跋山涉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全球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

  “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情绪抬头之际,全球贸易投资发展需要更高的透明度和更平等的机会,以增强投资者信心。”挪威中国商会董事会主席拉尔斯·贝格·安德森认为,近期中国推出的外商投资法已经明确地传递出这一信号。

  当前,全球都面临经济复苏、数据革命、科技引领等共性问题。本届博鳌论坛年会主题为“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各界期待与会精英聚焦共性问题,提出“博鳌方案”,缓解难题、共克时艰。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多边主义、对话合作是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开放、创新是世界经济和全球化持续前行的不二选择。

  “身处一家科技企业,我认为无论是实现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还是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持续繁荣,数字科技将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和路径。”又一次来到博鳌寻求思想碰撞的京东数字科技集团CEO陈生强,带来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用数字科技去服务实体经济,不应该仅限于服务业,还要把制造业、农业纳入进来,让一二三产业都能够实现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迭代。

  今年,“科技创新”正是年会的关键词之一,陈生强所提出的观点可以在年会众多议题中得到充分探讨。在与会嘉宾的观点交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分享经济、海洋经济、5G与物联网等领域如何驱动经济增长,或将日渐明晰。

  与此同时,另一个关键词“开放”,也将被频繁提及。李保东介绍,在开放型世界经济板块,世界经济展望、服务业开放、WTO改革、跨境电商、自贸区与自由港等议题紧扣时下热点,并会发出有价值的“博鳌声音”。

  从名不见经传的渔业小镇,到如今国际范儿十足的永久会址,博鳌的巨变正是“开放”和“创新”的缩影。走过18载风云激荡,这两个关键词已经深深烙印在博鳌的每一步变迁中。

  面向未来,开放、创新既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亚洲与世界应对结构性改革挑战的关键。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新起点上,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将奏响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强音,为全球共赢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