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聚焦世界互联网大会 马化腾李彦宏雷军都说了啥
首页> 国际频道 > 正文

聚焦世界互联网大会 马化腾李彦宏雷军都说了啥

2018-11-09 15:33来源:人民网-IT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1月7日至9日,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水乡乌镇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知名互联网企业以及来自政府、国际组织、科技巨头、技术社群和民间团体的众多大咖参加本次大会,共襄全球互联网界的盛事。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渗透到众多领域,从各方面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今年,马化腾、李彦宏、雷军、丁磊、周鸿祎等企业家也悉数到场,他们都讲了些啥?又在讨论哪些问题?

  雷军:人工智能+物联网是未来风口

  在大会的“物联网:连接无处不在”分论坛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AI+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是未来的风口,也是小米核心战略之一。

  雷军表示,小米5年前开始做IoT(物联网)设计,切入点是把IoT连接模块做成标准模块,以成本价推动合作伙伴设备的互联互通。“四五年前做一个IoT模组成本在十块美金左右,我们当年努力的目标是希望一两块美金能把这个事搞定,这样的话所有的设备连接智能模块就能够互联互通。”

  雷军认为IoT构成的要素是:硬件、软件、云端,能否全部AI化。而AI时代IoT所连接的设备数要比移动互联网规模大十倍以上。如果IoT加上AI再加上5G,那么未来所有的设备都将无缝连接在一起。

  马化腾:现在是5G推出的前夜

  谈到数字文化,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分享了他的三点体会。他认为:科技创新是源泉,纵向价值是灵魂,传统文化是根基。此外,马化腾还透露,已经有150万开发者加入小程序的开发,小程序应用数量超过100万,已覆盖200多个细分行业,日活用户达到2亿。

  谈到互联网安全,马化腾表示,大家都是在谈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但是我们可能会忽略硬币的背面,就是它的安全问题,以及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谈到互联网的未来,马化腾认为,现在讲的互联网有90%以上都是移动互联网,现在是5G推出的前夜,他相信这是未来很大转变的基础。

  李彦宏:人类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新机遇”论坛中,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力三大产业升级,如农业可帮助农民及早发现病虫害,并精准施药,在工业领域,百度尝试了将人工智能与挖掘机结合,以减少人力提升效率,在医疗行业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病变、癌症等等。

  李彦宏提出,百度一直在深耕人工智能两个领域:一个是智能家庭,一个是自动驾驶。他希望,人工智能早日进入各行各业,早日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早日为生产提供更高的效率。”

  李彦宏还提出,现在很多人会把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混起来谈,甚至有人觉得人工智能是互联网的一个分支,“其实我完全不认可这样的观点。”李彦宏说,未来大概30年到50年,人类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会带来很多新的机会。

  丁磊:每个行业都要寻找直面消费者的窗口

  在大会的全体会议上,网易CEO丁磊表示,实体产业需要像互联网公司那样找到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窗口,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在谈到互联网的下一个浪潮时,丁磊认为,人工智能和传统领域的结合将会爆发巨大的空间。

  丁磊指出,未来中小企业升级的方向也是要找到面对消费者的窗口,深入了解用户的消费需求和反馈。

  丁磊还表示,现在的企业应该评估好人工智能的价值,它在未来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只有做了评估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先者。

  周鸿祎:网络安全的挑战变得越来越大

  在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会上,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我们的生活被互联网改变得越来越美好,但是网络安全的挑战变得越来越大。”

  周鸿祎提到,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一切皆可编程,万物均要互联”的时代,网络攻击的危害已经从网络空间扩展到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社会安全、金融安全,乃至人身安全。“网络安全已经从“信息安全”时代进入了“大安全”时代”。

  在“大安全”时代,周鸿祎提到了三大新挑战:一是整个世界都架构在软件之上,是软件就会有漏洞,而漏洞是不可预知的,攻防不对等,没有攻不破的网络;二是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的设备数以百亿计,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攻击点,防御十分困难;三是面对高级威胁,基于特征检测的防护技术已经失效,传统手段都已经无法应对。面对犯罪分子和更高级的网络攻击,能够防范的唯一方法就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曹国伟:新媒体平台不断走向社交化、视频化和智能化

  在“媒体变革与传播创新”论坛中,新浪董事长兼CEO、微博董事长曹国伟发表以《共赢:新媒体生态的演进》为题的演讲。

  曹国伟表示,今年恰逢新浪公司成立20周年,新浪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新媒体生态的演进之路。在他看来,移动时代,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AI技术广泛应用,新媒体平台正不断走向社交化、视频化和智能化。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些趋势将愈发显著。

  “新媒体平台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播渠道,而是带动产业融合、升级、创新的综合平台。”曹国伟认为,平台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群体多样化,产品形态和传播途径多元化,各类用户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开放共治,从而形成共赢、共生、共荣的新媒体生态。

  王兴:供给侧数字化刚刚开始 应融合发展而不是颠覆

  在“高峰对话: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数字经济”环节上,美团点评董事长兼CEO王兴表示,大众点评从2003年开始就不只做中国的餐厅评价,还有全世界的餐厅。中国用户在出国旅游时也会使用大众点评订酒店,寻找餐厅。

  在数字经济方面,王兴认为,分为需求侧的数字化和供给侧的数字化。需求侧的数字化比较容易实现,而供给侧的数字化刚刚开始。他以餐厅举例称,吃饭的人是需求侧,而餐厅就是供给侧,但餐厅涉及很多链条,要采购东西、雇服务员、购买设备,在供给侧分很多层次。因此数字化进度相对慢一些,需要逐步把整个链条的数字化完整打通。

  徐少春:国内中小企业IT投入不足

  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应对数字经济变革,公司管理方式、系统要做哪些准备?

  “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家的初心。”11月8日,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徐少春在2018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企业家高峰对话”论坛上表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关键是看企业领导者的初心和决心,西方国家在IT上的投入占收入1%至1.5%,但国内中小企业占0.5%都不到。

  宿华:用最有温度的科技提升用户幸福感

  在“物联网:连接无处不在”主题论坛上,快手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宿华在演讲中表示,科技一直在推动记录与连接的革新,让记录的成本下降、效率提高。目前,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与人连接、人与世界连接的最佳载体和最有温度的连接器。

  “短视频的记录可能是历史上门槛最低的,过去文字记录是不到10%的人留下来的,而今天用短视频记录生活,90%以上的人都可以参与。”宿华说,4G时代短视频应用开始萌芽,如村村通一样,建立了一条全新的连接通道。

  万物互联时代,短视频行业将向何处去?宿华表示,物联网连接一切,将推动内容和服务更加个性化、互动化。

[责编:张倩]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塞内加尔总理松科

  • 云南虎跳峡:夏日旅游热度攀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6月24日,“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地举行。“源网荷储”应急供电中,国家电网运用新技术、设备,实现小型水电站“黑启动”“光伏+储能”协同供电,保障重点区域电力供应。
2025-06-25 09:24
研究团队通过发育表达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在甜菜孢囊线虫早期寄生阶段鉴定出两个关键分泌效应蛋白——Hs28B03和Hs8H07。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寄生线虫会“劫持”植物细胞的“垃圾处理系统”——泛素化系统来摧毁免疫。
2025-06-25 09:23
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杨作仁研究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柳小庆研究员,合作创制了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
2025-06-25 09:22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加载更多